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女的称呼
1.传统文化解读:古代对美女的称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对于美女的追求都是不少的,古代的美女直到如今都是名留青史,对于那些不同的美女都有着不一样的称呼。
那么,本期传统文化盘点古代对美女的称呼。
还想了解》》中国古代饮食器具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2.佛教文化解读:南传佛教特点有哪些
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对于佛教中国人都一定不陌生的,在内陆信奉最多的宗教当属佛教了,佛教也有着北传南传之分,你知道南传佛教特点有哪些吗?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南传上座部佛教使用巴利文律、经、论三藏。“巴利”直译为“线”、“行”、“秩序”,意思是“本文”。南传佛教认为巴利语就是佛陀当年所说的古摩揭陀语,因此也有“佛经语”、“圣典语”的意思。阿育王时代的法敕铭文所使用的文字,大多采用这种古摩揭陀语。
南方上座部之特质在于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传统。在巴利文献方面,除了完备的经律论三藏,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注释书、复注、纲要书、史书、文法书、诗书等。
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也就是所谓的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地区。由于南传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南传佛教的思想特色,体现在部派、典籍、学说、实践等四个方面。首先,就部派传承而言,南传佛教主要继承了印度上座系统“分别说”一系的传统,之所以被称为“分别说”是因为该派僧人用分析的方法来解说佛法。
从南方七部毗昙中的《论事》一书可以了解到分别说系的一些主张,如过去未来法无体、并非一切都实有、四谛可以顿得现观、定无“中有”、阿罗汉不退、无真实之补特伽罗等。其次,就典籍而言,南传佛教的七部论书分别是《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双论》、《发趣论》、《论事》。
除《论事》之外,余皆相传为佛说,这一体系大体是由“舍利弗毗昙”发展变化而来。再次,南传佛教的主要学说有:心性本净说,主张从离染心得解脱;佛道不共说,声闻等始于厌离,佛始于悲,故其发展不同;佛陀观,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释迦牟尼佛为主,而非后来大众部理想化了的佛陀。
最后,就宗教实践而言,南传佛教有一套组织完备的修行方法与次第,主要依据优波底沙(意译大光,约早于觉音二百年)所着《解脱道论》和觉音所作《清净道论》等。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并不仅仅在于严持戒律,还表现为它传承着系统完整的止观禅修次第。
禅修者能够依据止观禅修,在戒清净的基础上修习禅定,培育定力之后再修习观慧,乃至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现证涅盘。为了确保佛陀教戒和教授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上座部僧人在维护传统和教法的纯洁性方面十分精严。
3.文化解读:古代对妻子的称谓有多少
古代的一些称呼习俗可以说是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曾经大S自称贱内这一话题同样也是登上了热搜榜,被网友们调侃成:多回去读读书再上来秀文凭!毕竟古代对于妻子的称谓还是很多,不清楚倒也是正常。
那么,本期传统文化盘点古代对妻子的称谓有多少。
还想了解》》古代四大美女
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有很多,如下: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男女互称。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4.解读:塔吉克族是白种人吗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像我们中国就有56个民族,这么庞大的家族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塔吉克族文化又是怎样的呢?中国又都是黄种人吗?不同种族之间是否肤色也不同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塔吉克族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
中国塔吉克族分为三种:
色了库尔塔吉克—只有中国拥有,带有部分拜火教信仰,属于欧罗巴人种,纯血统的白种人,语言是古老的雅利安语言,印欧语系-色了库尔语!
平原塔吉克—和塔吉克族斯坦的长相差不多,属于图兰人种,和维吾尔一样,属混血。语言是维吾尔语。
瓦汗塔吉克—和阿富汗塔吉克一样,属于欧罗巴人种,但血统不纯。说瓦汗语。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古老的城镇—塔什库尔干,这里生活着一群勇敢、善良、朴素的民族,他们是古代东伊朗人的后裔,是纯血统的雅利安人,是中国唯一的纯血统的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他们就是塔吉克族,一个非常热爱这块土地,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
塔吉克族约有5万人,下面所说的是占全民族60%人口的色勒库尔塔吉克(高原塔吉克)。
在帕米尔高原,有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在这里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也被称为“死亡之谷”。这就是古老、神秘、充满传奇色彩,一直被视为“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的神秘禁区―红其拉甫。
这里平均海拔有4500多米,高处达到7000多米,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族,被称为“天上人家”,有人这样描绘她“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5.宗教文化解读:圣母玛利亚的故事
圣母是我们对于那些能够以德报怨的女性统称,指的便是这样的圣母性格。你知道最初的圣母是何来的吗?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同样也有着一位圣母玛利亚,以服从、信德、希望和炽热的爱情和救主超绝地合作,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
还想了解》》基督徒聚会祷告词
日本称为玛利亚观音,是基督教《圣经》新约和伊斯兰教《古兰经》里耶稣(尔萨)的生母,她的名字在亚兰文就是“苦涩”的意思,而汉语的《古兰经》中翻译为“麦尔彦”,景教翻译为末艳。死海古卷里记录的是年轻的女人,圣经新约称玛利亚还是童真女时受圣神感应而怀孕。部分基督教宗派对其有“圣母”、“万福玛利亚”等尊称。
连同天主圣言降生成人,童贞圣母自无始之始便被预定为天主的母亲;由于天主上智的措施,童贞圣母在人间作了救主的母亲。他的特出慷慨伴侣,及上主的谦逊婢女。她怀孕、生产、养育了基督,她在圣殿裹将基督奉献给圣父,与死于十字架的基督共受痛苦,以服从、信德、希望和炽热的爱情和救主超绝地合作,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
因此,在圣宠的境界内,圣母是我们的母亲。在圣宠的境界里,玛利亚为母亲的这种职分,一直延续不断,从天神来报时她以信德表示同意,她毫不犹疑地在十字架下坚持此一同意,直到所有被选者获得荣冠的时候。事实上,她升天以后,犹未放弃她这项救世的职分。而以她频频的转求,继续为我们获取永生的恩惠。
以她的母爱照顾她圣子尚在人生旅途上为困难包围的弟兄们,直到他们被叫进幸福的天乡。因此荣福童贞在教会内被称为保护人、辅佐者、援助者、中保,不过这一点的意思,对基督唯一中保的尊严与能力,并无任何增损。原来任何受造物都不能和降生成人的圣言及救主相提并论。
不过正如基督的司铎职可以各种不同方式为圣职人员和信众所公享,天主的惟一美善实际上也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于受造物之中,同样的,天主的唯一中保身份,也不否定在受造物之中由同一源头分出不同形式的合作,而且促使如此合作。
于是教会便不犹豫地公开承认玛利亚的这一从属性的身份;教会对它也有不断的切身经验,并劝教友珍爱它;为使教友在这慈母的助佑扶持下,和中保而又是救主的相契更形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