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佛学 >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更新时间: 2023-10-20 20:43:56

(1)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个宗教百花齐放,教义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经作为东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义也是善恶因果与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个学问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灵岩山,遇一位陈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现住上海,因厌家居繁杂,有碍修行,常来山上静居念佛。一日听然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许多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平常看他只会念佛,别无所能,到了临终,他之所能,都现出来。

平常许多能文能说者,到了临终,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岂是阿弥陀佛爱有偏乎。但不过愚夫愚妇,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实,专归一门。如龙入海,渐入渐深,得佛气分自然无能而能。识得此理,正好念佛也。

彼听此说已,翌日持四照片,对然说云,此我义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张,我母康健念佛时所摄也。第二张,我母示疾于床时所摄也。第三张,我母将欲西归,预知时至,沐浴更衣,落发受戒之后,右胁而卧时所摄也。第四张,我母临命终时,巍然端坐,口称佛号,见佛来迎,奄然示寂时所摄也。

弟子昨日闻师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等语者,正与我母种种事实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来奉告,请师证明。兹将我母生没各种事实,恭对师前,略陈如下。

我义母袁门姜氏,法名常静,家住湖北汉口。求皈依于清德法师座下,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中。长斋念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岁生西。平常修行精进,任其寒暑无间。每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常拜佛。纵遇三伏汗湿,即以海青数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进如是也。

若见苦人身无衣服,登门乞化者,宁将自身所着而脱与之。或遇贫人无法度岁,故来母家盗物者,母一面令盗取物,一面向厨盛饭,与盗食饱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给施饥贫如是也。有次在归元寺,设千僧斋供众时,应供者,约千余人。闻锅内所办,不足赡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无法再办。母曰,请向锅内再添三担水,后众食之,美味透鲜。此乃我母平常供养僧宝如是也。

至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汉口有大灾难。家人询之,我们怕不怕乎。母曰,我们不甚要紧,人民痛苦难堪。至四月初十后,将欲西归,亲见西方三圣来迎,母知西归时至。嘱曰,汝等速去佛堂烧香,佛来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归西方去,须请阿弥陀佛,择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数日,母曰,汝等害了我,这几天,阿弥陀佛不来也。

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归时至,佛必再来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愿要坐缸,缸内要放灯草松香,赶快与我一一办好。彼时恰被日兵扰乱,百行罢工,市上独有一口劣货缸,虽已买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与我买此劣货缸。少顷,数物皆至,家人视之,果然劣货。母又曰,云何与我买此碎灯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开看。家人拆开,果是碎者。

此乃我母将终心灵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愿要落发,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又曰,汝等速烧檀香水来,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至,为母落发,授沙弥尼戒。母受戒已,即右胁而卧。此乃我母将终身奉戒律如是也。

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归西方去了,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领诸师来,助我归西。至八点钟,首座和尚领诸师至,母命扶端坐椅上,双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数珠。母曰,将布枕来,垫在背面。复因众人遮路,母面带忧容。众云,我等中间让开。母喜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来了,汝等勿哭,与我念佛。说毕,自称佛号数声,众同称佛号。至十点钟,母奄然示寂,如入禅定。此乃我母末后安然归西如是也。

至翌日,十点钟,装缸时,端然如故。火化之日,送葬念佛者,约千余人,莫不叹为希有也。收灵骨时,骨带金黄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装缸时,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后,拾出海青角四条,变成青色,边上线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两手对拉,则不断也。

至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国军将复,果然汉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将尽,独我母家,安然无殃。回思我母预言,纤毫无差。正炸之时,有人看见三弹,落我母房。其人抚掌叹曰,可惜陈太太一个好人,这也完了。后探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识者莫不叹云,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后灵感护持如是也。然欣闻之下,不胜钦佩。

敬按袁太夫人,身后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洁,道心坚固也。火化之后,得海青角四条不坏者,即表生平道行精进,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灯草,自未亲见,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证心如清水,有物皆现也。昔日添水代斋,美味透鲜者,此乃诚心所感,愿力所成也。将终落发,虔受沙弥尼戒法者,正合《十六观经》,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种表现之瑞相,末法时代,堪称希有。

况值时局,正当紊乱,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临命终时,尚能端坐念佛,见佛来迎,安详西归者,愈为难得之难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讥诮愚人念佛者,观此而宁不愧死耶。然本非读书文人,从不与人录传记,此亦非陈太太有意请然所录也。因观彼照片,现出实凭确据,恰与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相符,毋容纤毫拟议。令人不觉自然感动,羡慕不已。较之许多虚言装饰者,彼此天渊相隔也。况陈太太,常来山上念佛,一住数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语无虚妄。即此种种实事,亦从未对人说过。

因日前听然所说,恰与彼母种种事实相合,心即感动,故特来相告。然思此来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缘凑合,成斯往生传记。故此援笔敬录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与袁太夫人临终念佛坐脱摄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见闻者,作增上缘。愿诸同伦,读是录者,留神观察,深注意焉。

(2)【佛经故事】佛家修行为何有人依旧遭祸

信仰本身就是一种自己觉得合适的东西,信仰并不能够保证你一生平平安安,也不能够保证你能不能发财赚钱,就是有很多人都误解了这样的意思,那么接下来佛经故事,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佛家修行为何有人依旧遭祸。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得诸福;有人事佛以后,竟遭厄难。」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利害不同如此?」。

佛语阿难:「有人事佛,访求明师。了解法旨,从受戒法。除诸过恶,净洁无念。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教义,不犯道禁,如毛发许。此人常为诸天圣众侍卫拥护,所向和谐,众人钦敬。现世享诸胜利,后来得成佛道,何止世福!若此人者,事佛为真弟子。

「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且又不知礼敬,不解至道。勉强受佛法戒,无有至信。受戒之后,复犯众戒。心意昏暗,而又犹豫。不肯读经行道,作诸佛事,乍信乍疑。复不能持斋戒杀,忏悔前非。又不能烧香燃灯,破厥悭囊。时常瞋恚骂詈,出入咒诅,心怀残忍,使人杀生。眼见经像,无敬礼心。所有经籍,或挂壁间,或置榻上,或纳衣箱行箧之中,或任妻儿秽手玩弄。烟熏屋漏,不复瞻视,亦不向之敬礼,与寻常等视。于是善神离舍,恶魔得便,随逐不已,更衰病之,侮弄之。

一旦若得疾苦,而又恐怖怨谤。遂自念言:『我初事佛,云何不蒙护佑,而得疾苦?』其人不能自悟致殃之由,医卜祷赛,胡乱杂进,解除镇压,一一无效,财产衰耗,坐待死亡。命终之后,罪障所牵,堕泥犁(泥犁译言无喜乐,乃地狱中最苦楚最恶劣境界。)中,长劫受苦,难得出期。若此人者,但为不能专一,意志犹豫,于出世大法,无所信向,故得罪殃,一至于此。世有妄人,漫谓事佛致殃祸,不知其人心行不正,违犯佛禁戒。正如植荆得刺,末后恶果,实自招之。」。

(3)佛经故事:修善积福得升天

佛教一直认为轮回转世是跟前世的积善积德有关,如果作恶下辈子的命运就会特别悲惨,在地狱也是不得安生,积善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升天,佛教是一个以故事来感化民众的宗教,你有听说过修善积福得升天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过去,忉利天王帝释与大梵天王亲近友好。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宫,发现帝释忧愁不乐,于是问其原因。帝释说:“您想想看,天人若天福享尽就必须降生人间,若不懂得修善积福,不但无法升天,反而会堕入三途恶道受苦,我看到很多天人只有向下沉沦,愈来愈少人积善修福,怎不令我担忧愁闷呢?”

大梵天王告诉帝释说:“不如我们两人至人间度化众生,您变化成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我化身为婆罗门,共同宣扬佛法,教导人们存好心、做善事,修善积福死后升天的观念。”于是两人化身至人间,来到一个小国家。化作狮子的帝释在城门口大声呐喊:“我要吃人。”人们看到这种景象,都感到害怕、恐怖,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化作婆罗门的大梵天王即告诉大众:“不如先将监狱中已判处死刑的三十位囚犯交给狮子,这样一来狮子就会离开。”于是百姓接受了婆罗门的建议。

狮子得到这三十人后,即驱赶他们到深山中。随后,帝释又化作一人,前来告诉这三十位囚犯:“如果你们能够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广修十善,令身口意三业清净,狮子就不会吃掉你们。”这些人听了以后,即虔诚地跟随他受五戒、修十善。由此,狮子不但不吃他们,而且还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你们不再持守五戒、修十善、积福德的话,我还会再去吃掉你们。”

这些囚犯死里逃生回到祖国后,大众看见他们平安归来都感到十分惊讶,连忙询问原因。这些人回答:“我们在深山中遇到一位善知识,教导大家要皈依佛法、受持五戒、广修十善。因为这样的因缘,狮子不但没有吃了我们,还放我们平安回来。”过没多久,这头狮子又再度来到城中,每个人都非常惊慌害怕,纷纷跟随之前已受戒的人受持五戒、修十善法,才免除被狮子吃掉的危险。此后,大梵天王化身的婆罗门与帝释所化身的狮子周遍八万多个国家,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让人民均能因生前持守五戒、修善法的福德,死后得以生天、享大福报。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当时化身为狮子的忉利天帝释,就是我的前身,而化作婆罗门的大梵天王,则是迦叶尊者的前身。因为当时他帮助我度化众生的因缘,让我能广行菩萨道、利益有情直到成佛,所以现在我分席与迦叶尊者并坐,也是回报当时他帮忙我、成就我度化众生的恩情。”

典故摘自:《众经撰杂譬喻·卷下》

省思

古德云:“回向功德与众生,代他受苦愿他升,若见取鱼兼网鸟,不辞生命救飞沉。”道尽了菩萨不舍众生受苦沉沦的悲愿,犹如此公案中,帝释不忍众生向下沉沦,不知持戒、修善积福,在恶道中辗转轮回,于是与大梵天王下降人间,以善巧方便,教化众生皈依佛法、断恶修善,广积福德资粮。不仅让众生现世感召光明的人生,死后也能得生天上、获大利益。

(4)佛经故事:没有十全十美

人世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总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让自己更加的没有缺点而已,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通过故事来让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变成了天仙仙女了。心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良善的人也有些不良善的地方,若是十全十美的良善就变成了圣人了。圣贤的高贵个性,不能移植到凡夫的身上来。仪表怎能十全十美呢?人的个性已有缺憾,怎能生着十全十美的形体呢?

佛法说,业有定业不定业,定业就是说,已成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譬如说,金与铁都是一样的金属,其本质的贵贱是差别很大的。世间已成的物体—譬如人的美丑,物的贵贱,个性的善恶,都是不容易改变的,欲改变它必须费很大的工夫,以及很长的时间,甚至于生生世世,急于改变往往弄巧成拙或相反的结果。

从前一个中年的男士,娶了一位很美丽的妻子,不但是美丽而且是富贵家的千金,可以说郎才女貌。这位男士每当有社会活动的场面,都带着这位太太去参加,也不知欣羡了多少的人。但有一位朋友说他太太虽然美丽,可惜鼻子却歪了一点,这位男士听了以后,非常的难过,每回到家里的时候都注意到他太太的鼻子,越看就越难过:“为什么差这一点点?”

终于下定决心,欲给他太太换一个鼻子。就各处的去寻找,终于寻找到一位鼻子很美丽的太太。趁着他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将那位太太的鼻子割下来,就一直跑到家里,把自己太太的鼻子也割下来,换上那美丽的鼻子,欲安上去,可是任凭怎样安也安不上去。结果两个人的鼻子都被割掉了,两个人都没有鼻子,变成两个丑妇,害人害己,这就是傻瓜人做傻瓜事的结果。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脸上涂红擦粉,身上穿的五花杂色的衣服,乃至真珠宝玉,千方百计的去争取来装饰此身,这是众生的我执习性。我执乃是一切众生造业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故欲离欲解脱生死,须修不净观。不净观有五:一者生处不净,二者种子不净,三者四大不净,四者九孔不净,五者毕竟不净。修此五不净观可以离欲解脱生死。

世间的人都希望,外表美丽迷人,须知外表美丽乃是暂时的,渐渐鸡皮鹤发,一年一年的丑陋下去,渐渐被人讨厌。若是心里的美丽即一年一年的芬芳,一年一年的被人尊敬,乃至生生世世用不尽的财产,乃至成佛三十二相。何者才究竟,何者不究竟,我们应该有所选择。

世间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欣慕修学佛法而获得名闻的大德。见到他们受人恭敬供养,心里也羡慕也嫉妒。于是冒充某大德的名或妄称某佛某菩萨降生,妄称自己是修证神通的人,骗取信徒的供养。结果破坏佛教的声誉,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这不是像割掉人家的鼻子,又割掉自己太太的鼻子一样的愚痴吗?

标签:佛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