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考试
一般在八九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一般八九月开考,前三场要考半个多月,都考完送批估计少说得一个月,再统计、发榜,应该在十月左右放榜。《新唐书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有云:“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会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所以,唐代并不存在会试。皇帝亲自监考,但是不一定亲自出题;考试形式为笔试。
显庆四年,唐高宗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是科举史上第一次“殿试”,此次殿试规模不大。载初元年,武则天即将称帝,她亲自主持考试,各地精英云集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新唐书志第三十四选举志上》:“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 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 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 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