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格式
浣溪沙格式如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双调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浣溪沙格式如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双调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