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汉族的特点有哪些?
汉族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民族交往,主要是指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文化与其他文化间的交流。而民族交往的结果,则是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时间的不断推移,汉族文化在现代也有了不同的特点。
在经过不断融合,进步的现代汉族,逐步的形成了新的民族特点。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现代人命名没有古代人那么讲究,除少数人有字、号外,普通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并且多为一字或两字。名反映了汉族文化特征和心理特征。如有的用“富、贵、财、禄”等字,希望发家致富;有的用“康、健、松、寿”等字,希望健康长寿;有的用“栋、杰、俊、才”等字,希望发达成材等等特点。
汉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民族色彩浓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称之为“六礼”。从古至今,婚俗虽因时代变化,或贫富相异而有繁简之别,但基本仪式程序相似。即使到了现代,自由恋爱兴起,仪程更趋简化,有的甚至加入了西方特点。不过媒人(介绍人)通言、相亲、定亲和迎娶等习俗仍有一定保留。
妇女怀孕,汉族俗称为“有喜”。满月,称为“弥月”。旧俗要给孩子理胎发,俗称“剃头”,办酒席庆贺。现代汉族对小孩的满月已视为常事,但有些地方的农村还比较重视,往往要请满月酒。
周岁,是小孩从出生以来最为隆重的日子。现代汉族对小孩周岁普遍较重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一般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有的还办生日酒,款待亲戚朋友。江南农村还有包周岁粽子的习俗。这种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长,寓意孩子快长大。
在祭祀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现代汉族主要以清明节为主,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其他两节以少数地区为主。
儒在古代是一般学者的通称。儒家是先秦时期由孔子所创立,此后长期主宰中国封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流派。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宗教,即儒教,孔子是教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汉族传统宗教信仰之一。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秦汉时的神仙方术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在发展过程中,还糅合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和教规、仪式,形成了十分庞杂的思想体系。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
在现代清代乾嘉以后,儒家的地位与影响日趋衰落,“五四”运动以后,逐渐被新兴的革命思潮所取代。明代中叶以后,道教逐渐转衰。清代重佛抑道,但民间道教仍很活跃。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如今,各地道教宫观均在开展正常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