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居民的居住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
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所以造成了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居住文化,考古资料显示,藏族的居住文化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农区房舍设计周到
四川藏族人的住宅,由于自然条件不一,各地区的建筑形式也因之而有所差异。草原农区房屋,先用泥土建砌成壁,然后用木板间隔成若干房间。屋的最下层一般是饲养牲口和堆集草料、牛粪等物。住、睡、炊饭,放置家俱等都集中在第二层,中间没有火塘,火塘上经常放着铜锅,烧开水或熬条,旁边一般都有一个铜制火盆,随时擦得很亮,火盆边缘放置茶碗,夏天当茶几用,冬天用以烤火,人们席地围火而坐,喝茶、进餐或闲谈。
室内没有椅凳,也没有高桌。房屋的第三层则多为经堂,室中整齐清,有贵客光临,在这里招待,表示尊敬,但一般贫苦人家,多半只有两层,很少设有经堂。屋顶用泥土铺平秋收时在这里打晒青棵。房屋周围习惯上还筑有一道高约三公尺的围墙,使牲畜不能随意跑出,并防止被盗。
牧区居住灵活方便
牧区的家庭设备更为周到,一般人家都居住在适应于游牧生活的牛毛帐篷里。帐篷大小不一,有二十四幅,三十二幅,也有四十八幅的,每幅约一尺馀宽,呈长方形,帐脊中央高五尺许,两边倾斜及地,用牛毛绳累系於地下木桩,帐篷入口处贴有经文,或布上印有经义的“嘛呢旗”,插於门前。帐篷内同样设有灶炉,灶炉是男、女座位的分界线,入口左方为女席,右方为男席,睡卧没有固定铺位,男睡男方,女睡女方,形式上男、女不能相互叁错或混淆铺位和座位。
农历十月草原开始封冻,牧民结束游牧生活,返回定居的冬帐房──藏语称“更沙”里度过严冬。冬帐房是用木料搭成短小屋架后,四壁糊上牛粪,屋顶用泥土填平,使不透风,矮小狭窄,形如窑洞,因制造简陋,每年都须修补。个别土官如墨、安曲士官等的住房与群众不同,为一间小木头房,有地板、木门、布窗、黄铜火盆,伊如经堂,技着喇嘛教神像和政府所赠画报,枪架上经常有十几支枪,不通风,很温暖,夏天帐房也较平民的大六、七倍。
在关内即黄关以东的整个农业区,住房也分两层或三层,下层四壁用石块砌成,上层用木板,其层次分配与草原农区相同。屋的四角多用柴块树立或平堆成笆,以作围墙。屋内用木板间隔成若干房间,一般没有床铺设备。房顶盖木板,不用针,只是将较厚的石块压上,以免被风吹落,其屋顶大部起脊,部分与草原平顶房相同。
南坪房屋矮小,均用木料建成,无围墙,一层或两层。两层屋的,人住第一层,第二层多用以储放粮食。住宅形式,均与该地双区无别,平武藏胞住屋,规模较大,底层空出,高约五尺,不装板,人住二层,周围多有栏杆,三层用以悬挂杂物,屋顶用木板铺盖。形式独具特色。芦花马河坝一带藏族人民以石砌碉房两层,类似附近羌族的建筑。
您可能还喜欢:
神奇的瑶族医学文化
白族信仰,你所不知的白族宗教信仰
独特的藏族饮茶文化
领略白族文化的艺术熏陶:白族扎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