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文化 >多种多样的鄂伦春族民居

多种多样的鄂伦春族民居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因为周边环境不同,居住的地方也各有特色。房子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家。鄂伦春族的传统住宅是“斜人柱”,居住条件很简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一起来看下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的特色民居吧。

原始民居—斜人柱

鄂伦春人的传统住宅是斜人柱。“斜人柱”是鄂伦春语,意为“木杆屋子”。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桦树皮搭盖而成的很简陋的圆锥形房屋。夏天用桦皮或芦苇,冬天用狍皮做覆盖物,搭盖一个“斜人柱”需要六七十张狍皮。门上夏天挂柳条穿的门帘,冬天挂狍皮或鹿皮门帘。

斜人柱的搭建十分简单: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够相互咬合的木杆支成一个倾斜度约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它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使之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一架夏可防雨,冬能御寒的“斜人柱”就建成了。斜人柱的顶端要留有空隙,以便里面生火时通风出烟,又可采光。南侧或东南还要留出一个让人出进的门。

斜人柱上的覆盖物要根据季节的更迭而变换。冬天气候寒冷,多用狍皮覆盖。一架斜人柱约需狍皮五六十张。到了春天,天气渐暖,就可以换盖桦树皮了。使用桦树皮时,要先将外面的硬皮层揭掉,将里面的软层放进锅里蒸煮一下,使其更加柔软坚韧。然后再用马毛或鹿、犴筋线将小块的桦树皮缝拼成几大张。覆盖时由下至上一层压一层,并用铁钉在角上的皮带子将其固定在木杆上。冬天,斜人柱多搭建在山坡的背风向阳处,而夏天则多搭在地势较高、通风凉爽的地方。

斜人柱的内部陈设也很简单,主要是住人的铺位。

每个斜人柱一般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取暖,上面吊一口小铁锅,以便煮肉做饭。

斜人柱内部,席地铺床,床下铺干草,上面铺狍皮做的褥子。对门正面的铺位叫“玛路”,是客人和老年男人的位置。左右两侧的铺位叫“奥路”,是中年夫妇和青年夫妇的席位。斜人柱的中央是终年不熄的火塘。“玛路”席正中上方挂着四五个桦皮盒,这是供奉“布如坎”(神偶)的地方,“玛路”右侧供奉着在狍皮上用马尾刺绣的“昭路布如坎”(马神)。在青年夫妇住的一侧,斜人柱顶上搭着横木杆,是吊孩子摇篮用的。

斜人柱结构简单,拆盖极为容易,所用原料几乎俯首即拾。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定居以后,鄂伦春人大都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或土木结构的房屋,这种较为原始的活动性住房只有在秋冬季外出狩猎时才偶尔搭建,用以栖身或暂避风寒。

奥伦

鄂伦春人的另一种房屋是“奥伦”(高脚仓库)。“奥伦”是在森林密集的山中,利用自然生长的树木悬空而建的。储藏暂时不用的衣物、肉干、粮食和野菜野果等。“斜人柱”随着狩猎场地的变更不断迁移,“奥伦”则不动,有时“斜人柱”距“奥伦”的距离有两三天的路程。“奥伦”悬空搭建是为了防野兽糟蹋东西,其他家庭或氏族的人在打不到猎物时,也可以到别人的“奥伦”中取食物,事后如数还上就可以了。

你可能会喜欢:

独具民族特色的羌族祭山会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礼仪文化

阿昌族民居特点,你了解吗?

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

标签:多种多样鄂伦春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