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安代舞传承意义是什么?
这期蒙古族文化带来的是安代舞传承意义,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安代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那么,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安代舞传承意义是什么吧!
传承现状
传统的安代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一种以唱为主,伴之以舞蹈动作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当进入六十年代以后,安代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随着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时的安代按舞蹈运动规律,增加了向前冲跑,翻转跳跃,凌空吸腿、腾空蜷曲、左右旋转、甩绸蹲跺、双臂轮绸等高难动作。舞蹈语汇新颖丰富,具备了稳、准、敏(速度)、洁、轻、柔、健、韵、美、情等审美特征。被各种形式、内容的歌、舞等表演艺术普遍应用,成为比较完善的,能表现传统,戏剧,心理结构式作品的舞踏艺术。
安代舞经过众多艺术家的努力,逐渐由民间艺术发展成舞台艺术,不断地在城乡落户,成为庆典宴席,接见奉送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传承意义
近四百年来,安代舞以其浓郁的民间本色和癫狂之舞的特征而备受蒙古族人民喜爱,渐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宗教仪礼和“那达慕”盛会上最受欢迎的狂欢之舞。据库伦史料记载,单场安代最长持续时间竟达四十多天,其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堪称中国民间舞之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库伦旗全面开展了安代舞的发掘、整理工作。1958年,安代民间老艺人额尔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轰动。如今,安代舞已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1996年,内蒙古库伦旗被命名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代逐渐变为自娱性民间舞蹈,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民间进入剧场,成为喜闻乐见的蒙古民族艺术形式。安代舞逐渐发展为以舞蹈为主,舞蹈动作也由三四个发展到二十多个。由于文化形态的变迁,安代舞的传承方式与生存空间日益受到限制,舞种延续受到极大威胁,急需整理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