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说狗 民间关于狗的传说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在长期的驯化过程中,人类与狗逐渐建立起友好的关系,狗则以忠诚来回报,故有说法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那么在2018农历戊戌狗年之际,就让民族文化为你盘点,我国民间关于狗的传说。
在长期驯化的过程中,人类对狗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使得人们对于狗有着特殊的感情。而狗则始终是人们身边一位沉默的跟随者,默默无闻,但总是能出现在人最需要它的地方。也因如此,狗自古就有忠诚的美名。
古代对于狗的评价,以“义犬说”影响最大,屡有义犬救主、义犬伸冤、义犬报恩等传奇故事见诸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
《续搜神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晋代有个姓杨的后生,养了一条狗,他与这狗出入相随,形影不离。一次,他喝醉了酒,路过一片沼泽地,躺到草地上就睡着了。时逢野火燎原,风势正盛。狗惊恐大叫,可是这后生酣睡不起。狗情急生智,跳到了水里,带上一身水,洒在了后生所卧的草地上。这样反复多次,周围的草变得湿漉漉,这后生也避免了一场灾祸,而狗却因之累死了。
唐人《集异记》亦云:有个叫柳超的朝官,因犯了王法,被贬到江水,随从只有二奴一狗。两个奴才图谋不轨,想谋害主人,窃资逃走。狗得知内情,便咬死了两个奴才,保全了主人。
在满族的传说中,狗是少年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明军追杀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又饥又渴,昏倒在草野。明军放火想烧死他,而狗却蘸水灭了火,救了努尔哈赤。
《晋书·陆机传》载:陆机羁寓京师,与家人久无书信来往,他思家心切,请求自己驯养的一条名叫黄耳的狗帮忙。狗摇尾允肯,遂修书系于狗项。狗寻路南走,将书信送回家,随后又带回了家里的消息。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从这些记载者与传说者那欣赏的笔触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对狗品格的褒扬。中国人喜欢狗,就是喜欢狗的这种品格。宋朝李至的《呈修史钱侍郎桃花犬歌》说得很明白:“宫中有犬桃花名,绛缯围颈悬金铃。先皇为爱驯且异,指顾之间知上意……”在皇帝眼里,这条皇家花犬简直比大忠臣还要忠诚。
不过,对自己忠诚的狗当然是谁都会欣赏。如果这个忠诚对象换做了别人甚至是自己的敌人,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改变了。人们通常会对自家的“狗”宠爱有加,对别家的“狗”则讨厌无比。
于是,“走狗”、“看门狗”或“狗腿子”成了送给某些人的“帽子”,更有甚者,谩骂之言也与狗发生了关系,诸如“狗娘养的”、“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在这里,狗的忠诚变成了奴相,为人所鄙视。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民间百姓对狗的宠爱。过去在农村,男孩以狗为乳名者颇多,如狗剩、狗娃、狗蛋之类,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即叫“犬子”,古人有时也谦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用犬名?为何谦称“犬子”?其实在这一极普通的民俗中,蕴含着原始图腾的意味。
从前生育成活率低下,孩子夭折者甚多,故以犬名“利于成长”。原始人为了获得图腾神的保护,往往利用文身、头饰、衣着等手段,把自己打扮成图腾物的模样,以求获得图腾神的认可。取名“犬子”,无疑与此同出一辙。
其实,不仅在我国,在世界各地,狗的忠诚都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喜爱和尊敬。一则犹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牧羊犬看见蛇在牧羊人食物中下毒,便发出吠叫警告,但牧羊人并没有意识到,欲拿起食物吃。犬为救助牧羊人,抢先吞下食物中毒而死。为了表示感谢,牧羊人给犬建立了一座墓碑。
为纪念义犬而修建墓碑之类的建筑物,这似乎是许多国家通用的做法。比如说贵族宠物犬死后,时常能得到主人为其立碑的待遇。在一些国家,有许多宠物墓地,表达了主人对宠物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