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的炸音唱法,曲剧的唱腔特点
在戏剧中,其本身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都各有不同,不论是在唱腔还是在剧目等方面。今天,要通过曲剧文化介绍的是关于河南曲剧的唱腔特点。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它的唱腔有什么样吸引人的特色吧。
河南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最初登上舞台时,曲剧的腔调大多采用“杂牌小调”的形式,仅有“阳调”、“剪靛花”、“诗篇”等十余支。后逐渐吸收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曲艺“大调曲”,丰富了唱腔的形式。
曲剧的曲牌大多由两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种垛子组成,有大牌子(大调)、中小杂牌(小调)和丝弦曲牌之分。总的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婉转、柔美,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
曲剧的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大约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剪剪花”、“诗篇”、“打枣竿”、“茨儿山”、“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青阳扇、“潼关”、“小桃红”、“满江红”、“劈破玉””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状元游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多种。
曲剧唱腔调高,男女声演唱均以真嗓为主。净行的虎音和“炸音”唱法富有特色。
20世纪50年代以后,曲剧乐队的文场主要乐器有:曲胡(主弦)和古筝、三弦、琵琶、二胡、笛子、唢呐、笙、闷子、大提琴等;80年代中期,增加了电子琴。
武场主要有手板、班鼓(单皮鼓)、大锣、手镲、小锣、战鼓、大鼓或定音鼓等。早期器乐曲牌只有“大起板”及数支“游场”,以后不断增加了如“高山流水”、“思春”、“和番”等板头曲以及“菠菜叶”、“十番”、“错字”等弦乐曲牌和“欠场”、“尾声”、“三枪”、“唢呐皮”等唢呐曲牌。武场锣鼓经基本来自豫剧、越调、京剧等剧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曲剧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