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发现新品种恐龙化石 恐龙种类概要
在古世纪的时候,有许多的动物和生物,而恐龙就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恐龙也逐渐消失了,据了解日前巴西发现新品种恐龙化石,那么巴西发现新品种恐龙化石是什么样的呢?恐龙种类概要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巴西发现新品种恐龙化石
巴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伯南布哥联邦大学和卡里里大学的考古学家10日在里约热内卢发布了他们最新的考古发现。科学家在巴西东北部的塞阿腊州阿拉里皮盆地(Araripe Basin)中发现了一新品种恐龙化石,考古学家为其取名为“阿拉塔龙”。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次发现并被命名为“阿拉塔龙”的是一种食肉类恐龙,大约生活在1亿1500万至1亿1100万年前的白垩纪。这具恐龙化石身长3.12米,体重约34.25公斤,经过对化石骨龄分析研究发现这只恐龙死时尚未发育完全。
发现恐龙化石的阿拉里皮盆地曾是一个大湖,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的盐度随着海水的入侵而发生了变化。几亿年来在这一地区曾经生活过的动物群主要有翼龙、其他恐龙、鸟类、鳄形动物和鱼类等。此次“阿拉塔龙”化石的发现让考古学家认识到在该地区曾经生活的恐龙种类远比已知的要多。
据考古学家介绍,“阿拉塔龙”与中国2001年在新疆五彩湾发现的侏罗纪早期的左龙有亲缘关系。左龙生活在大约1亿6000万年前。与“阿拉塔龙”体型、身长和体重相当,也都生活在极其干燥的环境中。
恐龙种类概要
许多的古生物学家相信恐龙形成单一的动物族群,即恐龙类(Dinosauria)。它们与爬行动物最大区别在於它们的站立姿态与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势,其四肢构建在其体躯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那些其它种类的爬行动物,像是鳄类(其四肢向外侧伸展方式),在走路与奔跑上更有效益,更为方便。恐龙和其它灭绝的爬行动物能够明显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其腰带(骨盘构造)与四肢的骨骼学特征,这些在演化上的发展,能够让恐龙得以站立奔走。
在传统上,恐龙被分类成两个族群:根据其髋骨(腰带)的构造,分为蜥臀类(像蜥蜴似的髋骨)与鸟臀类(像鸟类的髋骨)。最近,第三类的恐龙族群,慢龙类(Segnosaurischia)被提出,也是根据了腰带的构造而分类的。
在蜥臀类中,其腰带非常类似於现生的爬行动物,其髋骨系统中,耻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则伸向体躯的後方。在鸟臀类中,则具有较为复杂的腰带构造。其中髋骨系统中,耻骨已经转向体躯的後方,而与坐骨呈平行排列,与现生鸟类有些类似。同时鸟臀类在下颌骨也发展出了前齿骨。慢龙类(意即缓慢的,具蜥蜴腰带构造的,恐龙)则具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腰带构造,称之为後腰型(opisthopubic);其髂骨彼此相当的宽阔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长,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将近90度垂直位置。
慢龙类具有一个相当硕长的脖子,头颅相对的很小,而腰带特异,其耻骨与坐骨接近平行,甚而接合在一起。除了这个特殊的腰带构造而外,在其它骨骼构造上也有不同之处:颈椎与背椎都非常轻巧,而颈椎非常硕长其神经棘很短,小的头骨上,于上颌有纤细的牙齿排列。四肢具有四趾,每一趾都有长爪,均指向前方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