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卖是哪里的小吃?
小吃对于吃货来说,魅力以及诱惑力是正无穷大的。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本期小吃文化大全将为你介绍烧麦是哪里的小吃。
烧卖,又称烧麦、肖米、稍麦、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带馅上笼蒸熟的面食。烧卖源起元大都,现在中国北京、山西、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分布。
烧卖用烫面,即用开水和面,面已半熟,再加入冷水和的面,以增加成型能力,用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的类似棒槌的特殊擀面杖擀皮,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不用包,一提就成型,上屉蒸熟。皮薄馅大,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上面如同花边,美观好吃。烧卖馅料多为糯米、香菇、萝卜、白菜、瘦肉等,加入调味的酱油、盐、香油、食用油、白砂糖、味精。吃时配以醋、蒜丝,味道可口、鲜美。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
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金瓶梅词话》中便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其中劳馅烧卖是用鸡肉、火腿配上时令菜作馅制成。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菲菜烧卖。时至今日,现时各地烧卖的品种更为丰富,制作出更为精美了。如河南有切馅烧卖;安微有鸭油烧卖;杭州有牛肉烧卖;江西有蛋肉烧卖;山东临清有羊肉烧卖;苏州有三鲜烧卖;广州有蟹肉烧卖、猪肝烧卖、牛肉烧卖和排骨烧卖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若想自己做烧卖,制做起来也并不复杂。其原料包括面粉、干粉、馅料。制作的时候,面粉用开水烫好,摊凉,揉成粉团,搓成长条,再切成小段,擀成圆饼状,再撒些干粉,并将圆饼的外缘压成麦种形,包入馅料,用手一捏,上端便呈现石榴花般的花纹。把烧卖放进蒸笼里,约蒸10分钟后,便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