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美食 >三伏天怎样祛湿气 养生小知识

三伏天怎样祛湿气 养生小知识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三伏天天气炎热,但是有部分人身体的湿气还是很重,所以祛除湿气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三伏天怎样祛除湿气呢?又有哪些调养身体的小知识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养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怎样祛湿气(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食疗祛寒

三伏天可适当吃些温热祛寒的食物,避免进食寒凉食物。羊肉、鲫鱼、山药、枸杞等都是温补的食物,烹饪时还可适量加些大蒜、生姜等调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泡脚祛湿寒

人脚上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气。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鲜姜滋润而不伤阴,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

艾灸祛湿寒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穴位进行刺激,温经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温阳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凉。

喝热水

三伏天是人们阳气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正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湿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改善。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

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对脾胃的保养,脾胃虚的人少喝冷饮、少吃凉菜,注意肚脐不要受凉。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

三伏天养生指南

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常备防暑药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学会睡好午觉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湿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热茶比冷饮效果好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标签:三伏天怎样湿气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