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美食 >中国饮食文化 关于豆豉的典故

中国饮食文化 关于豆豉的典故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说到享誉文坛的唐朝文学家王勃,想必,大家的印象就是他流传至今的作品《滕王阁序》。但是小编今天要说的虽和这《滕王阁序》有关,但故事的主角可是我们常常吃的豆豉。这两者究竟有何渊源?那么本期的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间),洪州(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落成而大宴宾客。

这天,“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

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急得家人、幕僚四处寻医问药,请来了当时十多位名医诊治。众医虽然意见不一,但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

谁知,这个阎都督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岂能乱用,况且我已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添薪,不可,不可!”医生们你看着我,我瞪着你,一筹莫展:不用麻黄,症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景:“老人家,您晒这大豆干啥?”在沙滩上,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

“做菜。”老人头也不抬。王勃望着一大片豆豆,抓了一把细细观看,奇怪地问:“这么多,如何做菜?”

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王勃迈前几步,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药汁。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辣蓼、青蒿、藿香、佩兰、苏叶、荷叶。

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泡浸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老人告诉他:“这小菜味道可不一般,放点葱头、大蒜一炒,又辣又咸,香中带甜,下饭好极了。”

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赶紧掏出银钱,买了一大包。

阎都督病重,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然而,麻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呢?”于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别说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土民小菜,焉能为药。”“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王勃相劝。

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不日,阎都督又上滕王阁为王勃饯行,取重金相谢。王勃固辞不受:“河旁老翁独家经营豆豉,深受百姓喜爱。都督若要谢我,何不扩大作坊,使其不至失传。”阎都督含笑点头。

从此,豆豉不仅风行洪州,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标签:中国饮食文化关于豆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