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草地的恢复
1、采用科学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指标:
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据报道,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头数若干,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
2、退化草地的封育禁牧:
过度放牧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因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群落逆行演替防止草地退化,保护草场资源,采取围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的放牧压力下,只有经过封育,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才能有机会贮存足够的营养物质供越冬和翌年返青的需要。围育对优质牧草尤为重要。这样,优质牧草才能免遭牲畜的啃食,才有机会与其他牧草竞争,特别是与不可食或适口性差的牧草竞争,从而使草场向正向演替方向发展。
3、应用草地改良措施促进退化草地恢复:
应用草地改良措施,促进退化草地恢复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羊草退化草地进行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2~3年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地增加饲草供给:
我国牧区、半农半牧区靠天然草地养畜已走到尽头,牲畜头数已超过了天然草地的承载力,只有增草才能增畜。因此,大力进行人工草地建设,是缓解草场压力的最重要措施。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如黑土滩、裸斑地)恢复潜力较小,恢复速度较慢,必须通过人工植被建设,才能有效促进草地群落的生态恢复。
5、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生产性能通过牲畜改良,提高家畜个体生产能力与产品质量,从而可控制数量、减轻放牧压力,达到控制草地退化的目的。
6、切实加强法嗣管理,认真贯彻《草原法》坚决制止滥垦、过牧、滥采等非持续利用形式。对草甸草原重点防止无序开垦,对于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寒草原,要严格以草定畜,不允许超载放牧;通过改良牲畜、改善饲养方式,实行季节放牧等措施,增加畜产品产量。对极端干旱的戈壁与沙漠,应以自然保护为主,留给野生动物利用;有些草地可建成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教育和科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