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体会有哪些
教学方式: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精通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细胞生物学课是座无虚席的,为什么王老师的课这么受欢迎呢?我想凡听过王老师授课的师生都会惊叹王老师对细胞生物学相关学科的深厚造诣和对教材的透彻理解的。细胞生物学涵盖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发展也相当迅速,内容更新快,可王老师只用50多学时就把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当今研究成果及发展动向介绍给学生,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而且几乎全是脱稿讲课,这不能不归功于王老师专业知识的深厚功底。因为学识渊博,精通教材,所以王老师的讲课显得灵活而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使深奥而又显枯燥的细胞生物学理论在生动、风趣的氛围中传授给学生。对教材中每个章节每个问题,他都能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比如通过与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比较去揭示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及研究方法。通过科学发展史,介绍细胞生物学各研究领域的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各国的研究进展,暗示科学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
课堂信息量丰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细胞生物学是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来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细胞一般是肉眼看不见而又触摸不着的,其生命活动更无法用肉眼看得见。王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处于微观世界的细胞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又便于学生透切理解。王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文字内容精炼、插图选材适当,科学美观,尤其是制作了较多声图并茂的有趣的动画电影片段,使细胞生命的奥秘得以形象、直观的理解,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王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他不仅把专业知识传受给学生,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科研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开展课堂即兴问答和抢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探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是每次课一份的Test andThinking,更是让学生兴趣盎然。细胞生物学是以实验研究为主的学科,王老师在课堂中非常注重实验研究思路的训练和实验分析方法的培养,对每个重大的科学结论都启发学生想出实验设计方案和分析方法。实验课除了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外,还开设了自由选题的设计性全开放式实验,从选题、文献资料的查寻、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完成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培养了其科学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读书报告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某个知识领域,扩大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科技写作、报告组织等科学能力,对学生自学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双语教学:进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王老师实施的双语教学也是非常成功的,以母语教学为主线,英语教学贯穿于其中。通过以插图注解、大标题、小标题以英文板书、英语口语表达专业名词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词语,Test and Thinking、章节总结和适当的英文摘录补充则是对英语能力的强化和提高。从学生的课堂回答及读书报告活动可看出,他们对王老师的双语教学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专业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本人原来的英语基础是很差的,通过一学期双语教学氛围的熏陶,自感专业英语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
教学风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社会赋予教师的基本职责。可做到像王老师那样受学生尊敬和佩服是不容易的。首先,王老师乐观向上、严谨治学、学识渊博的人格力量就已深深的吸引了广大师生,他充满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课堂讲授更是让学生舍不得随便缺半节课,他那风趣幽默的讲解常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王老师上课总会先学生到教室而后学生离开教室的,不管学生来得多早,都没有学生等教师的现象。开展组织“读书活动”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从动员到一一听取学生作报告,到为学生制作录象光盘,每一环节王老师都能做到亲力亲为、至善至美。他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严谨治学和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学会做人”是王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他善于把细胞生物学中蕴藏的丰富的人生哲理寓于教学之中,结合课程内容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要有“爱心、事业心”,要“讲诚信,尊重自然规律”。
考核方式多元化:王老师主讲的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是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进行的,学生成绩由多种因素构成。它包括上课考勤、课堂抢答、实验成绩(验证性、设计性)、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读书活动、单元小结等部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法能够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反映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合理性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距离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