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气象常识 > 走出夏季保健的误区(二)

走出夏季保健的误区(二)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四、晨炼越早越好。夏季因为天热,许多人都认为晨炼越早越好。其实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气温确实较低,但空气却未必清新。其实,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

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炼,而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此外,太早晨炼易受“风邪”的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胃痛等病症,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更不宜。所以夏季晨炼的时间不宜早于六点。

五、空调应保持恒温状态。许多人家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固在某一温度值,以尽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其实,医疗气象学家试验发现,不断地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感冒或患其它居室病症。

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之间;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1-2℃为宜)。

六、夏季“冲凉”最舒服。这里所言“冲凉”,并非泛指冷水浴,而是专指那种大汗淋漓,拧开自来水龙头就冲洗的降温方法。多数人都认为此法爽心健体,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冷水浴,常常会使您“通快一时,难受几天”。炎热的夏天,人们活动时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

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冲凉”过后,人体抵抗力降低,感冒也容易“乘凉而入”。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或用毛巾擦试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