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佛学 >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更新时间: 2023-10-20 20:44:15

(一)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前因后果,也有着前世的恩怨今生来回报。我们今生所遭遇的各种磨难都是前世种下的恶果,贪念也是今生会留下恶果的原因。

那么,本期了解佛经故事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

还想了解》》一切皆宿世因缘有关

从前有一对好友,两人都常常一块出外做生意,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可是不知道这黄金是真或是假。俗说:‘真金不怕火试’,买金的人就要求用火来试一试才肯买。于是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块放在火焰里烧,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须一段时间,卖金和买金的人都等了很久。

卖金的人到厕所小便,买金的人到屋里去喝水,就在这个时候,卖棉的人趁机从火里的金,急急忙忙的塞入他的丝棉之中,卖金的人出来,卖棉的人若无其事的欲趁机溜走,可是金子从火里取出来已经烧红了,不消片刻就燃烧起来了。卖棉的人终于被逮住了,不但没有偷到金反而丝棉也被烧掉了,世间往往都是利欲搞昏了头,做出愚蠢的事情。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从佛法的名词摄取过来而改一改,或从仪式偷过来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们道场上不但格格不入实则不伦也不类。只是装装门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宝贵在那里,也损失了自己的立场,岂不是如卖棉偷金吗?

人类每个人内心都隐藏着,贪嗔痴等恶习气,有的人轻,有的人比较重而已。遇着因缘则把它引发出来。有的人能自重自爱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时有人问他说:‘假使穷困煎迫,黄金千两,深山穷谷美女一人,试问夫子动也不动?’夫子说:‘动、动、动’一连说了几个动字。夫子系中国的大圣人,当然不致于偷,或非礼之事。但也不敢说心里不会动。举心动念即作善作恶的根源。

可见贪心是人类的天性。这天性从那里来呢?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为良善,有些人把它生为凶恶,而且有些轻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罢?佛法说,善性恶性由各人无始以来所积习而来的,有人积轻,有人积重的关系而已。

已然每一个人都有贪念,有人遇到恶缘而作恶,有人不会遇恶缘。而且有人遇善缘,恶性也变成作善,有人遇恶缘善性也变成作恶,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恶缘的关系,影响今生的善恶缘,有些是今生才开始遇善恶缘的,是故学佛亲近善知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二)佛经故事:袁母往生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个宗教百花齐放,教义也是非常的不同,而佛经作为东方的主要宗教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教义也是善恶因果与修行和非常多的方面,是一个学问非常深的宗教,你知道袁母往生的故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

灵岩山,遇一位陈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现住上海,因厌家居繁杂,有碍修行,常来山上静居念佛。一日听然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许多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平常看他只会念佛,别无所能,到了临终,他之所能,都现出来。

平常许多能文能说者,到了临终,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岂是阿弥陀佛爱有偏乎。但不过愚夫愚妇,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实,专归一门。如龙入海,渐入渐深,得佛气分自然无能而能。识得此理,正好念佛也。

彼听此说已,翌日持四照片,对然说云,此我义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张,我母康健念佛时所摄也。第二张,我母示疾于床时所摄也。第三张,我母将欲西归,预知时至,沐浴更衣,落发受戒之后,右胁而卧时所摄也。第四张,我母临命终时,巍然端坐,口称佛号,见佛来迎,奄然示寂时所摄也。

弟子昨日闻师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等语者,正与我母种种事实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来奉告,请师证明。兹将我母生没各种事实,恭对师前,略陈如下。

我义母袁门姜氏,法名常静,家住湖北汉口。求皈依于清德法师座下,受五戒于汉口圆照寺中。长斋念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岁生西。平常修行精进,任其寒暑无间。每早刻定四点钟起床念佛,日间专常拜佛。纵遇三伏汗湿,即以海青数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进如是也。

若见苦人身无衣服,登门乞化者,宁将自身所着而脱与之。或遇贫人无法度岁,故来母家盗物者,母一面令盗取物,一面向厨盛饭,与盗食饱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给施饥贫如是也。有次在归元寺,设千僧斋供众时,应供者,约千余人。闻锅内所办,不足赡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无法再办。母曰,请向锅内再添三担水,后众食之,美味透鲜。此乃我母平常供养僧宝如是也。

至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汉口有大灾难。家人询之,我们怕不怕乎。母曰,我们不甚要紧,人民痛苦难堪。至四月初十后,将欲西归,亲见西方三圣来迎,母知西归时至。嘱曰,汝等速去佛堂烧香,佛来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归西方去,须请阿弥陀佛,择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数日,母曰,汝等害了我,这几天,阿弥陀佛不来也。

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归时至,佛必再来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愿要坐缸,缸内要放灯草松香,赶快与我一一办好。彼时恰被日兵扰乱,百行罢工,市上独有一口劣货缸,虽已买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与我买此劣货缸。少顷,数物皆至,家人视之,果然劣货。母又曰,云何与我买此碎灯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开看。家人拆开,果是碎者。

此乃我母将终心灵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愿要落发,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来,与我说戒。又曰,汝等速烧檀香水来,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毕,首座和尚至,为母落发,授沙弥尼戒。母受戒已,即右胁而卧。此乃我母将终身奉戒律如是也。

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归西方去了,汝等速去归元寺,请首座和尚领诸师来,助我归西。至八点钟,首座和尚领诸师至,母命扶端坐椅上,双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数珠。母曰,将布枕来,垫在背面。复因众人遮路,母面带忧容。众云,我等中间让开。母喜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早已来了,汝等勿哭,与我念佛。说毕,自称佛号数声,众同称佛号。至十点钟,母奄然示寂,如入禅定。此乃我母末后安然归西如是也。

至翌日,十点钟,装缸时,端然如故。火化之日,送葬念佛者,约千余人,莫不叹为希有也。收灵骨时,骨带金黄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装缸时,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后,拾出海青角四条,变成青色,边上线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两手对拉,则不断也。

至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国军将复,果然汉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将尽,独我母家,安然无殃。回思我母预言,纤毫无差。正炸之时,有人看见三弹,落我母房。其人抚掌叹曰,可惜陈太太一个好人,这也完了。后探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识者莫不叹云,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后灵感护持如是也。然欣闻之下,不胜钦佩。

敬按袁太夫人,身后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洁,道心坚固也。火化之后,得海青角四条不坏者,即表生平道行精进,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灯草,自未亲见,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证心如清水,有物皆现也。昔日添水代斋,美味透鲜者,此乃诚心所感,愿力所成也。将终落发,虔受沙弥尼戒法者,正合《十六观经》,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种表现之瑞相,末法时代,堪称希有。

况值时局,正当紊乱,人心惶惶,惊恐不安。临命终时,尚能端坐念佛,见佛来迎,安详西归者,愈为难得之难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讥诮愚人念佛者,观此而宁不愧死耶。然本非读书文人,从不与人录传记,此亦非陈太太有意请然所录也。因观彼照片,现出实凭确据,恰与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相符,毋容纤毫拟议。令人不觉自然感动,羡慕不已。较之许多虚言装饰者,彼此天渊相隔也。况陈太太,常来山上念佛,一住数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语无虚妄。即此种种实事,亦从未对人说过。

因日前听然所说,恰与彼母种种事实相合,心即感动,故特来相告。然思此来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缘凑合,成斯往生传记。故此援笔敬录陈太太所述各种事实,与袁太夫人临终念佛坐脱摄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见闻者,作增上缘。愿诸同伦,读是录者,留神观察,深注意焉。

(三)【佛经故事】能得佛陀赞许的四种人

每个人都有一套做人的道理,所以有的人做得好就能得人心,而有的人做不好了,只会让人讨厌,在佛经故事中,能得到佛陀赞许的只有四种人,你知道是哪四种吗?会不会有你呢,让我们一起往下了解看看吧。

释迦世尊在给孤独园说法时,称赞「憍萨罗国」四希有:

一、位尊者能向卑贱的人求忏谢希有─心行平等难。

二、富贵能受持斋戒、远离邪欲希有─豪贵学道难。

三、能遵守法律、誓死不欺诳他人希有─不说是非难。

四、贫穷人能发心广行布施希有─贫穷布施难。

从前舍卫城中有三位长者,各以道德来取名:能发心广行布施的,称为善与长者;出言不欺诳的,称为善合长者;能使众人信服的,称为戒胜长者。

当时憍萨罗国常在中秋节后便会有许多盗贼,这些土匪在秋天抢劫一次,足可享用一年,因此名为秋贼。有一天,群贼集会,讨论项目是:今秋生意要怎麽做─如何能以更少的力量,获得更多财物,并可在一年内尽情享用?

贼中一人报告说:「城中有一位善合长者,他家里有很多财宝,我们故意去向他诈称我们以前曾寄放一亿两金钱在其处,现在需要用一笔钱,请他还给我们。他如果说没有这回事,我们就指『戒胜』长者为证人;这批生意如果做成功,何愁没有财宝享用?」。

一人说:「戒胜长者岂肯为我们当伪证?」。

馀人说:「我们用强力的手段压迫他作证。」。

「怎麽压迫法呢?」头目问。

「那个戒胜长者性多惭耻,上厕所时必当远出到城外林木丛生的地方,我们准备好利刃在草丛里伺候。等他来时,把他捉住。告诉他说:若为我作证可得活命,否则斩首。」其中又有人这麽回答。

群贼听了之后说:「好!好妙计。那要这个人作证不难了。」于是他们即持刀往林间等候。戒胜长者遂被群贼所擒。群贼问说:「长者!你希望死或是活命?」。

戒胜长者说:「我不明白你们的用意。」。

贼众说:「我等以前寄放一亿两黄金在善合长者处,现在要索回,怕他要找证人,你若为我们作证,可保活命;如果不作证,立刻把你杀死。」。

长者问说:「你们确实有那麽多金钱寄在他那里吗?」。

群贼说:「傻瓜!我们如果有一亿两黄金,哪还要做这种不必本钱的生意啊!」长者自忖:我宁死也不可以为他们作伪证。岂可避一生的苦而招致无量劫受诸恶报?他想了之后便向群贼说偈:

「宁以守法取终亡,不作背法而存命,守法定得昇天乐,背法当生地狱中。」。

戒胜长者说此偈后,即告诉群贼说:「诸位应知:你们都因前世恶业因缘,造作欺诳等事,虽得人身,可是衣食常缺;如今再作不善业,命终之后当生哪一道?除了三涂恶趣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容纳你们了。」长者作了种种劝喻,群贼听后遂起信敬心,便向长者敬礼,禀告说:「我们愚痴,不明善恶,想以不当的行为加害您;既蒙告喻,深感庆幸!请您告诉我们今后应该怎麽作?」。

(四)【佛经故事】佛家说的五福德是什么

真正的佛经故事,是佛教文化的源头,而在佛教文化中,有很多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真正意义上去理解的,所以想要了解佛教,就的先懂得佛经那么,在佛教故事中,佛家说的五福德是什么,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贤者说法因何得长寿?因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悉,归家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以是故得长寿。

「说法之人因何得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家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慷慨施与,以是故得大富。

「说法之人因何端正无比?因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家无为;令闻法者心平气和,颜色愉快,自生光泽,以是故得端正。

「说法之人因何名誉远闻?因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家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以是故得名闻。

「说法之人因何得聪明智慧?因前世说法,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家无为,令闻法者澈悟妙谛,以是故得聪明智慧。

「是贤者夙生畅宣大法,得机得教。以此因缘,分别得此五种福果也。」诸比丘众,闻佛说已,作礼而退。

(五)佛经故事:没有十全十美

人世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完美的事物总是稀有而又脆弱,追求完美只是让自己更加的没有缺点而已,而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然有非常多博大精深的道理,佛家通过故事来让人悟出道理,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变成了天仙仙女了。心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良善的人也有些不良善的地方,若是十全十美的良善就变成了圣人了。圣贤的高贵个性,不能移植到凡夫的身上来。仪表怎能十全十美呢?人的个性已有缺憾,怎能生着十全十美的形体呢?

佛法说,业有定业不定业,定业就是说,已成的物体不容易改变,譬如说,金与铁都是一样的金属,其本质的贵贱是差别很大的。世间已成的物体—譬如人的美丑,物的贵贱,个性的善恶,都是不容易改变的,欲改变它必须费很大的工夫,以及很长的时间,甚至于生生世世,急于改变往往弄巧成拙或相反的结果。

从前一个中年的男士,娶了一位很美丽的妻子,不但是美丽而且是富贵家的千金,可以说郎才女貌。这位男士每当有社会活动的场面,都带着这位太太去参加,也不知欣羡了多少的人。但有一位朋友说他太太虽然美丽,可惜鼻子却歪了一点,这位男士听了以后,非常的难过,每回到家里的时候都注意到他太太的鼻子,越看就越难过:“为什么差这一点点?”

终于下定决心,欲给他太太换一个鼻子。就各处的去寻找,终于寻找到一位鼻子很美丽的太太。趁着他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将那位太太的鼻子割下来,就一直跑到家里,把自己太太的鼻子也割下来,换上那美丽的鼻子,欲安上去,可是任凭怎样安也安不上去。结果两个人的鼻子都被割掉了,两个人都没有鼻子,变成两个丑妇,害人害己,这就是傻瓜人做傻瓜事的结果。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女人,脸上涂红擦粉,身上穿的五花杂色的衣服,乃至真珠宝玉,千方百计的去争取来装饰此身,这是众生的我执习性。我执乃是一切众生造业生死轮回的根本,是故欲离欲解脱生死,须修不净观。不净观有五:一者生处不净,二者种子不净,三者四大不净,四者九孔不净,五者毕竟不净。修此五不净观可以离欲解脱生死。

世间的人都希望,外表美丽迷人,须知外表美丽乃是暂时的,渐渐鸡皮鹤发,一年一年的丑陋下去,渐渐被人讨厌。若是心里的美丽即一年一年的芬芳,一年一年的被人尊敬,乃至生生世世用不尽的财产,乃至成佛三十二相。何者才究竟,何者不究竟,我们应该有所选择。

世间有些不懂佛法的人,欣慕修学佛法而获得名闻的大德。见到他们受人恭敬供养,心里也羡慕也嫉妒。于是冒充某大德的名或妄称某佛某菩萨降生,妄称自己是修证神通的人,骗取信徒的供养。结果破坏佛教的声誉,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这不是像割掉人家的鼻子,又割掉自己太太的鼻子一样的愚痴吗?

标签:佛经故事前生善恶形象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