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月半为什么叫鬼节
导语:七月半,民间俗称鬼节,所以这天人们会特别小心,做什么事都很谨慎。其实,很多人对于鬼节的由来不太了解,只是老一辈这么说了,便也这么认为和实行了。对此,年轻人都非常好奇,到底
七月半鬼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月半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有两种来源说法:
第一种源于佛教的盂兰盆会。相传,释迦牟尼弟子目连尊者父母双亡,修道之前十分思念母亲,在得道后,他开天眼通在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以救其母。佛陀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尊者与众僧人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饭食素斋供奉地狱里的众生,解救了自己的母亲。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于是,中元节就这样产生了,它亦被称为“鬼节”。
第二种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由此中元节正式诞生。
但实际上,中元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而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只不过后来经过发展这才演变出来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说,中元节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早已经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中元节的含义:
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三个“元”节,分别是上元节,中元和下元节。
这三个节日,来自于三位道教最早遵奉的神明,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又合称“三官大帝”。而这三个节日,是根据三位天官老爷的生辰来定的。
所谓“上元”,就是现在的正月十五。流传到今日,一般老百姓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汤圆看晚会,其实在古代,这属于天官的生辰,是要举办祈福仪式,请天官赐福的。
第二个就是中元节,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鬼节,那就是地官的生辰。这一天是为了度亡解冤,愿亡灵升天得度。
第三个是下元节是指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辰,这一天给祈福可以解除厄运。
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二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家的宗家信仰,还有着我国道家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家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家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