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我们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冬至,而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冬至是需要吃饺子的,但是对于冬至是否是固定日期很多人不清楚,那么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
冬至时间不是固定的。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按公历,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是第几个节气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意思就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到了,至的意思是到了,停止就到这里的意思。所以冬至的意思就是冬天真正的到了,最冷的时候来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从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相当于一个回归年,它的长度是365.2422日,小数的累积,以及闰年的设置,使的冬至日的日期有小的变动。
冬至是小年吗
现在来说,冬至节气并不是小年,两个是不一样的。小年的时间还要在冬至节气后面一点。小年一般是在农历腊月廿三或者廿四。不过在古代,冬至节气是冬季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百姓们之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把冬至称为“冬节”“亚岁”,这里的“亚岁”有小年的意思。这种变化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冬至节气没有古时候那么受重视了。但是现在也有极少数的地方,还是会把冬至节气当做小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