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中的圣人
(一)天主教中的圣人
1、雅各。雅各,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先祖。《圣经创世记》中的人物,根据圣经记载,为亚伯拉罕孙子,以撒儿子。是天主教中的圣人。
2、多马。多马是犹大加利利人,是耶稣召选的十二宗徒之一。是天主教中的圣人。
3、犹大。犹大是圣主耶稣的使徒。是天主教中的圣人。
4、彼得。耶稣基督十二门徒之首,天主教首任教皇。是天主教中的圣人。
5、安得烈。安得烈,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希腊教会称安德烈是第一个被召选的使徒,奉他为守护圣徒,他还是苏格兰的守护圣徒。 是天主教中的圣人。
(二)天主教是哪个国家的主要
天主教主要是梵蒂冈这个国家的。梵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历任罗马教皇的驻地。虽然梵蒂冈在地理上是一个小国,但因天主教在全球庞大的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著名教堂有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等。
(三)揭秘天主教不能离婚吗?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宗教文化丰富的国家,我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宗教崇拜,而且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禁忌。天主教文化中有一禁忌是不能离婚,这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不能离婚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天主教内,只有有效的婚姻才具有不可拆散性,即不可离婚。无效的婚姻谈不上离婚。其次,根据《天主教教理》,不合意的婚姻是无效的。教会不是绝对禁止离婚的。根据教会法典的规定,双方都已经受洗的,通过教会当局举行过婚姻圣事的,而且已经实行了夫妻性生活的婚姻,原则上来讲是有效的圣事性婚姻。
这种有效的已遂的圣事性婚姻,是在天主内所建立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宣布无效,既然是有效婚姻,那么直到另一方自然死亡之后就不可以缔结另外一个婚姻,无法解除婚约。国家法律中所规定的离婚是解除婚姻。教会认为如果是有效的圣事性婚姻,那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解除。不过教会法律中也有分居的解决办法,这在教会的法律中是合法的。
(四)天主教历史及中国天主教的历史
天主教也被叫做罗马公教和罗马天主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同时也是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分支之一,目前天主教的教徒超过了12亿人。
那么,在天主教文化中,天主教历史及中国天主教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传说,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为了对抗宗教的改革运动,维护自身的统一和权威,天主教罗马教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反宗教改革。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会议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现在,全世界天主教有总主教区130个,教区628个,监牧区和代牧区129个,共有教徒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的17.5%。现任教皇为德国人本笃十六世,于2005年4月就任,是第265任教皇。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
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传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受他们本国政府的保护,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发展天主教。从1840年到194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天主教在中国虽然有了300万教徒,但教会领导权却一直在外国主教手里,中国天主教成了受外国势力支配的宗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罗马教廷站在与新生人民政权对立的错误立场上,煽动中国教徒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并一再发布“通谕”和“命令”,禁止中国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与人民政府合作,不准中国教徒参加人民政府支持的任何组织及其活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这些行径激起了广大爱国神职人员和教徒群众的极大愤慨和有力抵制,1950年11月30日,四川省广元县王良佐神父和500多名教徒率先发表了《自立革新宣言》,主张中国天主教“与帝国主义割断各方面的关系”,“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新教会”。
1957年6月—8月,中国天主教友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1962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更名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并通过了割断政治上、经济上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的决议。这标志着中国天主教会从此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会议选举皮潄石总主教为第一任爱国会会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天主教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呈现出勃勃生机。1980年5月,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正式成立,选举张家树为主教团团长。2010年12月,中国天主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京召开,房兴耀主教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会长,马英林主教当选为新一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会长。
时至今日,中国天主教有97个教区,有60多位主教,2000余位神甫,5000余位修女。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祝圣的年轻神甫就有1500余位;有550多万教友;开放大小教堂、会所约6000处,开办大小神哲学院8所。中国天主教每年约有5万余人领洗。
(五)了解天主教中文祈祷文的起源
经文是每个宗教的思想,宗教的传播,就是用经文去让世人了解这个宗教所表达的教义是什么?那你知道天主教中文祈祷文的起源吗?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天主教文化吧!
早在16世纪,耶稣会会士来华,他们开始熟悉中国文化及其生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各阶层人士的接触,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福音广传,他们有了新的抉择:从科学转向哲学,从宗教转向道德,努力适应本地风俗与文化。为了使中国读者能理解,他们竭尽全力译书着书,将皈依者带入天主教信仰的核心——救世主耶稣基督其人其事的启示中。
为使信友善度信仰生活,他们从中国人对神诵经祈祷的癖好获得灵感,也从异教徒们的施教方法受到启发,利玛窦和罗明坚从一传播福音开始起,就将教理的主要内容与需要诵念的祈祷文结合起来。由“信经、天主经、圣母经”开始解释信仰真谛;编着了教理书、祈祷经文备教友使用。
1585年,信经被译成中文。1581年,罗明坚用中文写成第一部天主教信仰着作《天主实录正文》又称为《天主圣教实录》,广为传播。该着作和形式明显是东西合璧,师徒之间的对话,即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学者之间的对话,原文用拉丁文写成的,后译成中文,这显然是一部针对非信徒的关于天主教信仰的护教小册子,既是一本要理问答,又是一部天主教教义。
1582-1588年期间,罗明坚又着有一本《中国诗集》共58首,分34个标题,不少诗涉及天主教教义和道德的教导,我们在天堂或地狱里及最后的命运,天主的圣德,圣母玛利亚和天主降生成人等,该书于1593年公诸于世,这是陈绪纶神父的贡献。
1583-1586年利玛窦来华期间,首次系统地用拉丁文写成中文版葡华字典,德礼贤称之为《教理对话》,此书概述了利玛窦来华期间与文人学士谈话的内容。该书明显地具有福传性。1604年,他的《天主实义》在北京出版了,这是中国天主教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次年又出了一部天主教教义小册子《天主教理》,全书纲要如下:十字圣号、三位一体的表述、我们的天父、荣福玛利亚、信经等。利玛窦也教给首批中国基督徒十诫、信经和最常用的经文。
1617年,庞迪我神父写了一本《耶稣受难始末》,从其文笔看很可能是他与李之藻合作写成。
您可能还喜欢:
揭秘:道教文化与中国民俗
道教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什么是箓?符与箓有何区别?
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