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出梅!今年梅雨季“存在感”偏低 梅雨区进入“暑期”
天气预报网讯 梅雨区出梅了!截至7月11日,江淮、江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等三个梅雨区已陆续出梅。今年梅雨区出梅时间普遍较常年偏早,梅雨量偏少,其中江南区偏少最多。目前,副热带高压已全面掌控梅雨区,梅雨区进入“暑期”,雨水偶尔来打扰,“焖蒸”感将十分明显,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
梅雨季结束!今年梅雨季出梅时间较常年偏早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我国江南、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都会出现连绵阴雨的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梅雨区大致分为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及江淮区三个区。今年各梅雨区普遍出梅时间较常年偏早,其中江南区出梅时间最早,于7月5日出梅,较常年平均偏早3天;长江中下游区及江淮区同时于7月11日出梅,分别偏早2天和4天。
为何今年出梅时间普遍偏早? 天气预报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介绍,这是因为今年6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摆动大,雨带位置没有稳定在梅雨区附近,梅雨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此外,今年梅雨区的水汽条件较差 ,梅雨前段和后段降水较明显,中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雨水间歇期,导致今年梅雨季的降水整体偏少。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导致雨带位置也向北移动到华北黄淮一带,因而梅雨季提前结束。
判定一个区域是否出梅,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北抬至一定位置。三个梅雨区对梅雨期内副热带高压脊线活动的最北端位置都有明确规定,从江南区到江淮区,由南至北分别是北纬25°、26°以及27°,一旦超出各区的范围,则满足出梅条件之一。第二,还要满足梅雨期内的最后一个雨期结束,雨期的最后一个雨日的第二天才能被判断为出梅日。
目前副热带高压脊线已经超出北纬27°位置,副热带高压掌控整个梅雨区,最后一个雨期结束。基于上述情况,可判断各梅雨区陆续出梅。
江南梅雨量偏少最多 梅雨走后“暑期”开启
常年来看,梅雨季出现在6月上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此时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西南暖湿气流沿着副高边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到江淮流域一带,同时配合北方扩散下来的冷空气交汇成雨。
今年梅雨季的“存在感”较低,梅雨区的小伙伴表示不那么难熬,各梅雨区的降水较常年普遍偏少,尤其是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降水量分别偏少21.2%和14.1%。
以上海为例,今年入梅6月10日入梅,较常年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接近常年(常年7月10日) 。梅雨期31天,较常年(常年23天)偏多8天。虽然梅雨期偏长,但梅雨量少,且雨量分布不均。截至7月10日8时上海除崇明站外,其他站点梅雨期的降水均少于常年同期,其中徐家汇站梅雨量为158.7毫米,较常年梅雨量(243.1毫米)偏少约40%。
梅雨季结束了,梅雨区真正的“暑期”来了!未来几天,梅雨区大部都将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将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天气,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最高气温甚至能达到37℃以上,长江中下游到江淮一带会有雨水打扰,闷热感明显,公众一定要及时补水降温,谨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