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中元节的起源是什么
中元节是祭祀节日,有很多讲究。中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在古代人们会通过黄历算日子,在好日子的时候结婚、提亲、出行等等。
中元节吃什么风俗食物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因为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在江苏省的东县乡,很多乡民在中元节当天都会吃扁食。现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饺子,其实扁食和饺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饺子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馅。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相传,饺饼筒是济公所留下来的: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见每一餐都剩下许多菜,觉得很浪费,就把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这种做法受到了众僧的喜爱,便流传至民间。
中元节的起源是什么
中元节于每年七月十五,起源于早期的七月半,是农作丰收秋尝祭祖的节日,而七月半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