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中国父亲节的由来
导读:父亲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父亲节顾名思义就是父亲的节日,我们一生中,父亲永远是爱护我们,保护我们的人,是值得我们一辈子信赖的人,我们也应该在父亲节的时候报答自己的父亲才行,那么2023年中国父亲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父亲节的由来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查询下吧。
2023年中国父亲节是什么时候
2023年中国父亲节是8月8日,星期二,农历六月廿二。
中国父亲节的由来
在中国也是有属于自己的父亲节,这个节日的起源是来自于民国时期,主要的起源是在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是日,子女佩花以作纪念——父亲健在者,佩以红花;逝世者,佩以白花。④相关的推广工作也随后展开。譬如,作为“父亲节”的首倡者之一,1946年8月7日,颜惠庆被邀请去“青年会”做关于“父亲节”的演讲,“谈了不同社会中父亲的地位和责任”。次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报上满载关于‘父亲节’的报道”。之后,每次一到父亲节的时候,大部分子女都会给父亲送上祝福,这一天对每一位父亲也很宽容,是属于所有父亲的节日。
“爸爸”何时成为主流称谓
那么,“巴巴”“八八”什么时候变为表示父亲的称谓的呢?
宛磊认为,外来语“巴巴”是对老者的一种尊称;而汉语“爸”指称的是父亲,是高过自己一辈的老者。从南宋到清代,阿拉伯语“巴巴(或八八)”一词与汉语固有的“爸”字有了碰撞和交融,从读音乃至涵义上,开始了向“爸爸”的转变。
学者胡士云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在其论文中阐述称,南宋时期,汉语中的双音节亲属称谓逐渐增多,而且口语中的亲属称谓也多为叠用形式。元明清三代,话本、戏曲等广受大众欢迎的通俗文艺作品中的称谓比较接近口语,这也促进了叠音词称谓的普及。特别是清朝的白话小说,开始使用“爸爸”这一称谓指称父亲。
但这种转变是相对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爸爸”可能是对老者的尊称,也可能是对父亲的专称,这两种涵义是同时存在的。
民国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中记载慈禧一事:
西太后手指诸女,语德宗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德宗对曰:“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
这里的“皇爸爸”指的是慈禧,“爸爸”在这里就并非是父亲之意,更可理解为它是指对老者的尊称。
而在《老残游记》中,有这样的文字:
我也是听人家说的:府里南门大街西边小胡同里,有一家子,只有父子两个:他爸爸四十来岁,他女儿十七八岁,长的有十分人材,还没有婆家。他爸爸做些小生意,住了三间草房,一个土墙院子。
这里“爸爸”的指向就非常明确,它就是父亲的意思。
甚至到了1930年代,“爸爸”的涵义还引起了一场小风波。当时,小学语文课本将“父亲”依北京话改为“爸爸”。有人不赞成这种更改,认为这么改是改错了,“爸爸”不是对“父亲”的专称,“非对称”。语言学家黎锦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1933年8月12日的《世界日报·国语周刊》上专门刊文《“爸爸”考》,支持以“爸爸”称呼父亲。
到了1945年,上海申报刊文,倡议设立父亲节,定在八月八日,因为“八八”谐音“爸爸”。可以想见,这一时期,“爸爸”这一称谓比1930年代在世俗生活中有了更宽广的接受度。
真正让“爸爸”成为对父亲的主流称谓,则要到推广普通话之后。据胡士云的研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爸”“爸爸”“阿爸”等爸系称谓,只分布在134个方言点中的39个点上。而在推广普通话之后,人们受到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大众媒体的影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爸”系称谓已扩散分布至各大方言,现在已成为对父亲最流行的称谓。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中国父亲节是什么时候,中国父亲节的由来”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