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吗 处暑是秋天还是夏天
导语: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开始了,这是属于天气开始降温的时候,也是适合出去游玩的时节。那么,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吗?处暑是秋天还是夏天?一起来看看。
处暑是秋天的节气吗
处暑是秋天的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节气是在立秋这个节气后面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就属于秋季,因此,处暑节气正好处于秋季。
处暑节气一般是在每年8月22-24日,这个时候太阳黄经达150°。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但是跟夏季比起来,是要少很多的,强度上也比较弱的,当然,这个时候还有很多不同的习俗,不管是吃食还是习俗都是会有所变化。
农村流传的处暑农谚
处暑又出伏,前方秋老虎;所谓出伏也就说是炎热的伏天终将成为过去式。伏天也是指阴气被炎热之气按压着“蛰伏”在大地,所以三伏天是全年最为酷热的天气,当三伏天过完,阳气开始逐渐变淡,闷热的天气也开始逐渐消散。虽然出伏但气温也很难马上得到明显的改变,而且随着近几年全球变暖的缘故,出伏之后的天气不仅没有改善,有的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秋老虎的威力比前一段时间还要强盛。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按照气候学上的说法,立秋之后连续出现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所以虽然已经立秋,马上到了处暑阶段,但真正能够达到连续五天气温在22度以下的地区并不是很多,但今年的处暑是在出伏之后,所以说大体上气温下降的态势还是应该会很快的,如果要是遇到了出伏在处暑之后的年份,秋老虎的时间会更长,俗语称为:处暑不出暑,架火再开煮。
处暑不出暑,架火再开煮;如果遇到处暑已经到来,但并没有出暑这样的年份,通常都会相当的炎热,老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的是全年最为闷热的时间段是小暑和大暑,而如果要是遇到了处暑但没有出伏的年份,等于是再次架开了大火开始炖煮。天气虽然到了处暑阶段,但依然酷热地跟小暑大暑期间相差无几,所以老话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的说法。今年的出伏时间是在处暑之前,所以别看间隔时间不长,但随着暑气消散的时间早一些,处暑之后气温下降的也会来得更快一些。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处暑到白露这段时间,天气依然十分的炎热,但夜晚的时候已经能够明显到了浓浓的秋意,夜晚的凉风吹起让人感到久违的舒爽,但是在白天的时候,气温依然会很高,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降雨依然会频发,高温加上高湿的天气,让人感觉到不适。这段时间的气温高涨,对于村民来说,反而是非常高兴的事,只有晴朗的高温天气,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虽然处暑之后暑气渐消,但炎热却依然存在。高温的天气才利于这段时间庄稼的成长,俗语:处暑不抽穗、白露不低头,过了寒露喂老牛。这里所说的就是天气带来的影响,如果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不仅不热,反而是凉飕飕的,加上长期的降雨导致阴雨天增多,这样的气温和潮湿没有光照的环境,让正值灌浆的籽粒无法生长饱满,在处暑的时候庄稼还没有结穗,白露的时候谷穗还没有生长饱满压弯了头,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只有等到寒露之后收割去喂老牛。这也是天气带来的庄稼收成。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夏季的时候,在农村生活,晚上的时候很喜欢在庭院里面洗澡,忙碌了一天,在自家院子里面,大门一闭就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样的环境洗澡是非常惬意的,而且夏季天气炎热,在院子里面会明显感觉方便了许多,这句俗语所说的是,到了处暑节气之后,天气还会依然的酷热,是可以在外面洗澡的,能够洗多久呢?大约是十八天,所以还可以使用十八盆的洗澡水。但是到了白露节气之后,就不能够在赤身在外面洗澡了,很容易着受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