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第一支专业消防队是谁组建的 古代是谁建立了故宫首支专业消防队
导语:很多人以为,消防员只有现代社会才有,但实际上,在我国古代,早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现在消防员的一些人员。其中,第一支专业消防队出现在故宫里。那么,你知道古代第一故宫里第一支专业消防队是谁组建的吗?到底古代是谁建立了故宫首支专业消防队?一起来了解。
故宫里第一支专业消防队是谁组建的
雍正皇帝。故宫的第一支“专业消防队”是雍正皇帝组建的,因为雍正皇帝年幼时遭遇火灾,所以当政后专门组建了专业的防范火班。由八旗官兵、侍卫组成的正规军组成,每个值班点都配备全套的消防工具。
据《周礼》一书记载,我国最早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是在周朝时期设立的,当时被称之为“司烜”。司烜的日常职责就是在城里街道上四处巡视,用木锤敲大铃,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前文提到夜间更夫一边敲锣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其实就是从周代开始流传下来的。
到了汉朝时期,除了打更人之外,又有了一个新的防火神器,那就是望火楼。我们都知道登高可以望远,望火楼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在汉朝望火楼有四层楼之高,这个高度在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古代,房屋往往只有一两层。四层楼高的望火楼,可以说是登高望远。而且望火楼不仅仅只有观测的作用,还有通信、指挥的功能(在古代没有即时通信系统,若发生火情,全靠口口相传, 等救援人员赶到时,势必会造成更大损失),望火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在楼上设有大鼓跟旗子等工具,可以通过鼓声通知老百姓逃跑及救火,通过旗子可以更好地、有条不紊地指挥老百姓参与灭火工作。所以望火楼是古代较为有效的防火预警方式,算得上是古代的“消防警报”了。
到了唐朝时期,政府组织了专门消防灭火的消防组织,并称之为“武候铺”。当时的“武候铺”主要在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才会有,他们通常分布在各个集市和坊里。“武候铺”除了人员配备之外,还开始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消防工具。自唐朝开始,灭火时都使用皮袋、溅筒灭火。所谓的皮袋就是用动物皮做成的装水工具,溅筒就比较高级了。根据唐代《通典》一书的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简单来说就是在注水的皮带中插一根竹筒,然后封口。灭火时使劲挤压皮袋,水就会从竹筒里喷射出来。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它跟现代的高压水枪有点相似。
古代消防队
宋朝时期,在唐朝的基础上对消防灭火团队有了更大的升级。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机构——“潜火队”。宋朝的“潜火队”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比如防虞器具、 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都是由政府出资置办的。除此之外,还配备了比较现代化的设备,如云梯,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救火;唧筒,即为最早的消防泵;水囊,即灭火时,盛水的器物,拥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元朝时期虽然没有关于消防团队的记载,但是它却发明了“法制长生屋”等耐火建筑材料,此举可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发生。
明朝时期,关于防火有了更为详细的分工。皇宫的消防工作开始由禁卫军兼管,地方基层政权设有总甲负责火盗(他们轮流值夜,击柝振铃,提醒人们注意火盗)。还有的地方设置了巡警铺(更铺),以供总甲、火夫们休息、躲避雨雪之用。巡警铺内备有刀、枪等兵器和火钩、水桶等救火器具。有些城市还组建了专业的消防部队——火兵。它主要是为了防御敌军火攻引起的火灾和防范其他火患。火兵有的 50 人,有的 100 人,设在城中心或建筑密集、人员聚居之处,配备水桶、藤斗、麻搭、竹梯、斧、锯等救火器具,其中最早的消防器械是藤斗水枪。
古代消防
清朝时期,消防更具现代化,在清朝可以看到现代消防车的雏形。当时的消防队伍发明了一种叫做“水龙车”的救火器具,它是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这与现代的灭火器原理已十分接近。这种原始的消防车的射程可达到 20—30 米,是当时最先进的灭火神器。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在消防领域方面,清政府也开始筹备组建一支现代化的消防队伍,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消防队。
雍正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 、“朝乾夕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