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国际 >城市旅游文化解说:泉州番仔楼历史

城市旅游文化解说:泉州番仔楼历史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在中国著名景点中番仔楼是泉州地区比较特别的建筑,有着比一般的欣赏价值,这种楼一般都为民国时期南洋归来的华侨所建造,因为大部分建筑材料都从南洋运过来所以被称为“番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特别是泉州)民居建筑。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番仔楼集闽南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的优点,因设计师建筑想法各异,工艺价值高,各种石雕、砖雕、彩画、拼砖、灰塑等让人惊叹,是闽南侨乡的一颗颗建筑瑰宝。

番仔楼以闽南泉州数量及精品为多,番仔楼不仅建造精美,并且富含华侨南洋打拼的辛酸血泪,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下南洋、抗战、国共对峙、文革等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其中以泉州永宁镇丰富的番仔楼样式及丰富内涵为代表。

番仔楼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闽南一带华侨多到南洋一带创业,归国之后建造番仔楼,现存的番仔楼大部分是在清末到解放前后所建。

番仔楼可以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传统的闽南民居木结构营造技艺所建,即利用大木作作为受力结构。另一类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所建。这两类不仅营造技艺不同,并且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分别,一般来说,传统技艺营造的番仔楼,立面多采用传统的闽南红砖,而钢筋混凝土的则是水泥立面。一般来说,采用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所建造的番仔楼所包含的中式元素和闽南传统工艺比钢筋混凝土的番仔楼多得多

在永宁镇子英村有一座兄弟厝,和只有百米之遥的万芳楼相比,它显得很“年轻”,从房屋石柱和门帘上“爱护祖国建设、保卫世界和平”、“谦虚、忠实、前进、立志”的文字,一眼就能知晓其建设年代。建于1953年的这座大厝是由李逢玺、李逢康兄弟合资建设的,左边是“康乐别墅”,右边为“观涛别墅”,连接这两部分的中间部分赫然写着“联荣同居”四个大字。

据说,这座大厝刚建成的时候,周围是空地,房子的顶部水泥材质是从上海运送过来的,所用的木材也都是从福州买来的上等杉木,屋后还有后花园,里面种满各种果树;屋子内的墙壁砖是专门请人加工制成的,砖上“八骏图”等图案是经过很繁琐的工序烧制上去的;屋中的木床是仿造古时候的龙床结构制成,在当时的泉州南门外轰动一时。

虽然已隔60年光阴,但古厝内部仍是原来的构造,用木板将房间隔开。二楼虽无人居住,窄小的木梯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但木门、木桌和其余物件均按原位摆放着且保存较为完好,打开通往阳台的木门,一缕阳光照射进来,一切如昔,令人仿佛回到了那些年古厝热闹的光景。番仔楼的工艺基本上就是闽南传统工艺,特别是泉州古民居的传统工艺,泉州民居建筑在中国古民居中独树一帜,闽南向来被称为红砖文化区,因为闽南民居是采用与中国传统民居不一样的红砖。

标签:城市旅游文化解说泉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