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国际 >德化窑瓷器款识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德化窑瓷器款识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提起瓷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瓷器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建造。德化瓷器虽然时间并没有那么悠远,不过随着历史也是有着很多的改变。

那么,本期详解德化瓷器款识的分类与鉴定方法。

唐代的青釉器结构简单,足底平或微凹,未发现有标记符号的现象。宋元时代德化窑部分器物已出现款识,但并未广泛地使用。这些款识是用毛笔蘸颜料写在器物上的,如在碗内出现的“张”“戊”“藏”“永”“浔”“舍”“大”“真”和小碟内出现的“林”“正”等单字楷书款和在骨灰罐出现的“富贵”双字楷书款(罐盖写“富”,罐身写“贵”)。

另一种款识是刻制的或印制的,如北宋碗坪仑窑一部分盒底和盒盖凸印有“林立”、“三卿”“前”“上”“飞”等文字,有的盖面凸印“前”“合”“上”等字反书和花押。一件果盒的盖面印有“颐草堂先生雕造工夫”的文字。

屈斗宫窑匣钵上刻有蒙古八思巴文“张”字款。莲瓣纹碗底印有“郑”“会”“只皮”“小心”“后”“贤君”等字的反书和“三十夜月再得圆”的文字款。三班尾林窑的盒底阳刻反书字“麟龙攀吴”等。

明代德化窑瓷雕作品大量出现,不少瓷雕作品背后都印有作者的姓名款,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张翕”“文荣”“陈伟”“陈念山”“林孝宗”“林希宗”“林子信”“子信”“林氏子信”等名款都用印章(有方形、长形、圆形、葫芦形)来表现,其字体有篆书、楷书和行书。

有些是用堂号款如“心荣”印章的,还有直接刻上的,如“山人陈伟”“茴江山人”“大明成化”“大明成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大明国天启年制”“大明年制”等和在葫芦形内篆刻“福建德化制造”“德化”和方形内篆刻“福建德化”“福建德邑”等地名款。

此外有些器物已开始有釉下青花书写年款。如上海博物馆藏的德化窑明天启年间烧制的白瓷瓶,瓶腹上就用青花书写:“时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吉日赛谢”。明代中叶以后出现,晚期盛行的以画代字的款(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和其他画款,在德化器物中也普遍运用。

德化窑青花瓷单字款的有:第二字均用“玉”字、第二字均用“兴”字、第二字均用“盛”字、第二均用“裕”字、第二字均用“珠”字、第二字均用“利”字、第二字用“吉”字、第二字用“源”字、第二字用“珍”字。三字款的有:六合胜、二合胜、美玉兴、腾天合等款识。

以上这些大多是器物底部的商号款,从选字上看有寄托生产的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产品精美等含义。

清代德化窑青花器仍延续明代的纪年款,这些主要用于向寺庙许愿进奉的供器(花瓶、香炉等器物),如在德化上涌地区寺庙中发现的一对五彩九龙瓶,底部就写上“康熙二十五年德化县知事鄞县范正略选制”的纪年纪名款。

在城关程田寺发现的一尊大花瓶,瓶的腹部正中书写了“程田寺,大清雍正柒年肆月谷旦,三世尊佛炉前应用,弟子颜臣相叩谢”的纪年纪名款。有些置于厅堂摆设的花瓶也有用纪年款的。

清代德化窑瓷雕仍沿用明代方法,在作品背后加盖(或刻上)作者的姓名印章款,如“云山刘宏荣制”“林杨”“林捷升制、”蕴玉“”苏蕴玉“”苏学金手制“”许云麟“”许云麟制“或别号”博及鱼人“堂号”许裕源制“”顺和功记“”珍和金记“等印章款。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一、德化窑款识出现于宋元,当时大多为单字,没有任何的连带关系。二、明代瓷雕作者在采用以前做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作品上印姓名款留与后世,有的作品还采用纪年款的做法。这种方法是作者直接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自明代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三、清代德化窑的款识绝大部分在青花瓷器底部,最常见的是两个字的商号款,从中可见当时德化的经营方式有的是一家一户单独建窑烧瓷,有的是几家几户或全村合建一窑共同烧造。这种经营方式仍沿用至今,它充分体现了民窑生产方式的特点。

标签:德化瓷器款识分类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