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雪打雷怎么回事 下大雪打雷是什么情况
导语:降水分为2种,一种是液态降水,这是下雨;一种是固态降水,这是下雪。那么,下大雪打雷怎么回事?下大雪打雷是什么情况?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
下大雪打雷怎么回事
下大雪打雷是因为这些地方出现了对流性天气。其实近几年全国不同地方出现冬季打雷的现象也常见于报道。这种现象是因为该地区前期的气温偏高,在寒潮快速南下的过程中,冷暖气团交汇之下形成了强烈对流,大气层出现了不稳定,因此会出现“打雷下雪”。
打雷就是很大电流在空气中流过。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云层积累了大量的电荷,二是放电途径顺畅下雪不打雷我认为有2个原因 1是下雪多在冬天,而云产生电荷主要是因为上升气流和它的摩擦,冬天很少有上升气流,所以电荷积累不多 2是冬天里空气湿度不如夏天大,湿润的空气才容易导电,所以冬天的云不容易放电。
雷电是雷雨云中的放电现象。形成雷雨云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空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要能产生剧烈的对流运动。春夏季节,由于受南方暖湿气流影响,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近地面空气不断受热而上升,上层的冷空气下沉,易形成强烈对流,所以多雷雨,甚至降冰雹。
而冬季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天气偏暖,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雷打冬”的现象。气象专家还说,雷暴的产生不是取决于温度本身,而是取决于温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说,冬天虽然气温不高,但如果上下温差达到一定值时,也能形成强对流,产生雷暴。冬打雷在中国很少见,但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冬天就经常出现
空气极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发生强烈的向上对流运动,而形成高耸的积雨云,云中充满上上下下奔窜的水汽,就会产生静电,云的上端会产生正电荷,云的下端会产生负电荷,地面又是正电荷,那么,正、负电荷之间有空气作为绝缘体,若正、负电荷间的电压差,大到可以冲破绝缘体的空气,使空气在瞬间膨胀爆炸、发热发光,发光就是闪电,膨胀爆炸发出巨大声响就是打雷。
为什么今年冬雪来得那么早?
要形成一次降雪过程,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较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充足的水汽和足够低的气温。
从11月4日开始,有一条强大的高空槽从新疆和西北地区上空向东移动并逐渐加强,到了华北上空时已经形成切断低压,而从海上登陆东北之时又发展出强大的地面气旋,这就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动力抬升条件。
水汽方面,前期较强的偏南气流,为北方地区输送来了大量的水汽。后期,当低涡系统向东北地区移动时,其从黄渤海上空也裹挟而来充足的水汽。
上面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会带来明显的降水,但还不一定下雪。此时寒潮的作用开始显现,这次冷空气的强度足够强,一下子就让北方大部地区的气温降到了0℃以下,终于最后一块“拼图”补上,大雪纷飞而至。
能够下到暴雪,主要是因为这次天气系统足够强,而水汽又非常充分。同时,由于在库页岛上空存在一个强大的高压脊,阻挡了低涡系统的东移速度,使其在东北地区移动缓慢,这更加剧了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源源不断的水汽被输送到东北然后被抬升到高空,再变成雪降落下来。
形成降雪的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华北地区往年初雪会晚一点,主要是因为这三个条件很难同时满足,冬季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通常较差,而且在11月初如果没有冷空气的影响,气温条件也难以满足降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