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 冷冬受什么影响呢
导语:当一年中冬天的气候偏暖时,我们将其称为暖冬,反之,当一年中冬天的气候偏冷时,我们将它称为冷冬。这两种情况并不是单纯的从体感上区分,而是与一些气候现象有关,例如暖冬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那么,问题来了:冷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到底冷冬受什么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冷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冷冬是依据整个冬天的气温状况而得出的一种气候概念。冬季冷暖现象可分为暖冬、冷冬和正常冬季三类,具体分类为: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0.5℃时,即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如果比常年值低于-0.5℃或以上则为冷冬;在-0.5℃~0.5℃之间则为正常冬季。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低(相对冰冷)时,可以说是寒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可以说是冷冬。
冷冬出现的原因:
冷冬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拉尼娜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它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是“圣女”的意思,而厄尔尼诺则是“男孩”的意思。
冷冬出现的原因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暖冬”“冷冬”如何判断?
实际上关于“暖冬”和“冷冬”,我们有自己的国家标准《GB/T 21983-2020暖冬等级》和《GB/T 33675-2017冷冬等级》。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在单站方面: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大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暖冬;反之,如果单站平均气温距平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则为冷冬;
在区域总站数方面:暖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暖冬;冷冬站数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
在全国有效面积方面:暖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即为暖冬;冷冬面积超过总站数的50%,即为冷冬。
“暖冬”“冷冬”判断
比如,北京有16个区,如果房山区今年冬天的平均气温距平大于(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0.43)倍,则房山区就是暖(冷)冬;如果同时有另外8个区也是暖(冷)冬,则北京市出现暖(冷)冬。
暖冬和冷冬是否能提前预测?
由于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状况的因子多,准确预测平均气温超过临界点的难度大,因此对冬季气温的预测只能给出偏暖或偏冷的趋势,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初,国家气候中心会召开全国年度的气候大会商,给出冬、春季的气温趋势预测;是否为暖冬或者冷冬的最终评判需要等冬季结束后,根据实况数据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