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气象常识 > 海市蜃楼之谜

海市蜃楼之谜

更新时间: 1970-01-01 08:00:00

海市蜃楼是太阳光线经过不同密度在空气层时发生显著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气或地平线以下的奇异幻景,亦称蜃楼。它多发生在沿海和沙漠地区,常见的有上现蜃景、下现蜃景 、侧现蜃景和一些复杂蜃景。

上现蜃景是暖空气移到冷水面地区,导致下冷上热,期间温度梯度大,变化剧烈,低层空气密度大大超过上层。太阳光线向下面空气密度大的一方折射,使得远处的目标物向上抬升,显现在实际位置的上方。这样,远处的目标物如海岛、船只、海洋等景物看起来似乎在天空中;当上蜃充分发展时,也能看见远在地平线以下。

下现蜃景常出现在下热上冷的海面或陆地上空。当冷空气移到暖水面,或烈日烧热水面、海滨及沙漠时,大气底层温度高、密度小,上层温度低、密度大,射到底层的阳光便会折回上层空气,使陆面或海面上的景物下降到地表面的下部,看起来远处的景物处在地平线以下,有时呈现倒立状态;在发展完好的下蜃中,人们有时甚至看不到在地平线以上的目标。

在我国沿海和内陆,一年四季都会出现蜃景,其中以“蓬莱仙景”最为著名。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描述道,在未到达之前,远看高耸入云,到三神山附近,却见它们反在水下,将到达时,则常常被风吹散,难以到达,十分准确、形象地表明了蓬莱海面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的变化情况。

中国人往往把它视为空中楼阁、神仙福地;外国人则常常把它看成妖魔的化身或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