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话冻疮
寒冬腊月,有些人很怕长冻疮,因为冻疮会引起局部肌肉溃烂,而且难以痊愈,影响正常活动。
冻疮是由于天气寒冷人体受冻而引起的局部肌肉组织的损伤,多发于手、脚、耳等部位,是冬季的一种常见气候病。冻疮按受冻程度不同,一般分轻度冻伤和重度冻伤两种,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红肿刺痒和水泡溃疡两个阶段。防治冻疮的方法甚多,通常采取炼、干、暖、护、医等联治措施,效果较佳。
炼——加强锻炼御寒。锻炼御寒要从小开始。有的小孩冬天常将洗澡后的湿手湿脚放到火炉上烤,久而久之,使这些部位的肌肤细胞生长娇嫩,御寒功能降低,容易发生冻疮。寒冷季节要注意四肢活动,经常搓手擦足,摸脸揉耳,以改善冻疮好发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发生。
干——保持手脚干燥。有冻疮史的人,冬季尤要注意手脚清洁干燥。冻疮发生后手脚更不能经常泡在水里。此外,鞋子、手套不宜过紧,否则影响血液的畅通,容易助长冻疮。
暖——以温水、火炉取暖。轻度冻伤,只是有点红肿,并稍有痛感。但肌肉和血管并未冻伤,只要用温水浸洗或坐在炉边取暖,或局部热敷,就能逐渐退肿消痛。护——护疮不致破裂。冻疮生成后,尽量保护不致破裂。冻疮破裂后,易受细菌感染,加速溃烂。重度冻疮部位切勿用火炉烤、热水烫,否则受冻部位温度骤升,引起内部组织活跃,对养分要求突增,往往因局部组织“饥饿”而坏死。故对重度冻伤要采取“连续保暖、逐步恢复”的方法进行治疗。
医——利用医药治疗。如冻伤部位已起了水泡,或已开始破烂可用双氧水洗净后搽上冻疮膏或其他防冻油膏,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好。如果多处溃烂,伤势较重,则要请医生治疗。
- 上一篇:预防冬季抑郁症的方法
- 下一篇:诱发关节痛的气象因素及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