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
(1)浅谈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
中国的传统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国不仅是礼仪之邦,古时的女子还手工技术非凡,刺绣的手艺更是炉火纯青,什么龙凤呈祥更是信手拈来……这期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那么就随着小编一起了解广东文化吧!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
悠久的历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
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精细非常。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清中叶是广绣出口的全盛时期,大幅的绣画纳税也要白银1.2两,可知价值不菲。当时的广绣作品布局章法已中西合璧,用色浓艳且非常光影变化。今故宫仍保存着当时广绣挂屏可证其艺术高超。
清代,广州的刺绣作坊多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绣品的特色是构图饱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富丽堂皇,高档绣品有条幅、挂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画家参与广绣设计,使技艺更有发展,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广东省工艺局聘画家高剑父任宾华艺术学校校长时,设绘画、刺绣、雕刻等习艺班,高剑父红颜知己宋铭黄(1877~1940,后为高夫人)任刺绣班教师。
该校又设滨华绣品陈列馆,陈列广绣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无比,不见针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国初,宋铭黄随高剑父到上海,创办“上海女子刺绣院”,宋以高的花鸟画作为刺绣画稿,改进刺绣针法,被誉为“改革刺绣工艺的范本”。1920年,在“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上,宋铭黄的刺绣作品参展,好评如潮。
清末民初时,广绣业行会“锦绣行”有会员1000多人。广绣名师辈出,早起有百岁是福陈球,门下弟子不少成为名师:四代相传专绣贡品的黄洪,能在两寸见方的贡品荷包上绣出种种花鸟,精致之极;能画能绣得周云笙,构图新颖、针法独特。还有许荣、许松、周德、朱苏等名师一批。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缤华艺术学校选送的绣品获三等奖,黄洪弟子余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获二等奖。
再度辉煌
1915年,余德的绣品《孔雀牡丹会景》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行内誉为“绣花王”1922年,余得的绣刮画《瑞狮》在英国伦敦大桥开幕赛会上获二等奖。1923年,黄妹(汉光)的绣挂画《菊花猫蝶图》、《半浮沉金鱼》、《鸡冠花》在广东省国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被誉为“绣花状元”。
此时,黄妹用旋纹针法代替直纹针法绣老虎、独创八面旋转针法绣鸡冠花,以及陈荷影用二针企麟法绣大龙,用虚凸(粤语称虚卜)法绣龙凤,皆闻名于国内刺绣行。1929年,莫傅精绣得列宁头像被莫斯科列宁纪念馆收藏。1929年,在广州举办的四省市绣品展览会上,广绣以《孔雀牡丹》、《番狮》、《雪地风景》等绣品参展,再一次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1926年,余德、黄妹等组织锦绣工会,有会员900余名,产品多为镜画、褂群、会景(大幅绣画),远销海外。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之后,艺人改行谋生,广绣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虽稍有恢复,但元气大伤。解放后,市政府扶持艺人组织起来,20世纪50年代中期再起高潮。1954年8月,全市刺绣业有557户、932人(包括绣戏服、珠绣)。黎沾、余德、黄妹、李笑华、文景、怡然等艺人创作出一批国内外闻名的广绣画精品。
(2)中国四大名鸡是什么
中国四大名鸡指的是指河南的道口烧鸡、山东的德州扒鸡、安徽的符离集烧鸡和辽宁的沟帮子熏鸡。其中德州扒鸡是由烧鸡演变而来,其创始人为韩世功老先生。据《德州市志》、《德州文史》记载:韩记为德州五香脱骨扒鸡首创之家,产于公元1616年(明万历43年),世代相传至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鸡的国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甘肃等省都发现有四千多年前的鸡骨或陶鸡。中国家鸡由野鸡驯化而成,有许多优良品种,其中九斤黄和狼山鸡十分有名。九斤黄,又叫浦东鸡,产于上海南汇、奉贤、川沙一带,是一种大型肉鸡,羽毛、喙、脚皆为黄色,因此又名三黄鸡。九斤黄,个体特大,肉味鲜美,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对世界家鸡的品种改良起了很大作用。
(3)中国四大名洞
中国四大名洞为北京石花洞、桂林芦笛岩、浙江瑶琳洞、福建玉华洞。
1、北京石花洞:石花洞又名潜真洞、石佛洞,位于房山区河北镇的南车营村,是中国四大名洞之一。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为国内洞穴之最。
2、玉华洞:玉华洞内有两条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黄泥、溪源、白云六个支洞、洞内有石泉、井泉、灵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声,有达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龙宫、瑶池五女、硕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后洞口及洞内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民族英雄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3、瑶琳洞:瑶琳洞位于桐庐县瑶琳镇,一名仙灵洞。洞穴形成于距今10万年前,系一巨大石灰岩溶洞,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全洞深藏地下,姿态万千,以曲折幽深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溶石景致而被誉为全国溶洞之冠。洞景气势雄伟,被誉为“瑶琳仙境”。
4、桂林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4)中国四大名著作者分别都是谁
1、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三国演义》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
3、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水浒传》是由作者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4、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
5、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5)盘点中国四大名锦有哪些
老话说的好:“锦绣河山”,在中国古代锦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门艺术和谋生手段,可以说发展到的巅峰,在世界上只要一说到锦绣就会想到中国,毕竟艺术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在我国巅峰的四大名锦你知道是哪些吗?本期民族文化为你盘点。
南京云锦
“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锦署,开始织锦,以其华贵,多彩灿烂,变换如云霞而得名。云锦在明清时代非常流行,专为宫廷织造,主要用作“御用供品”,供宫廷服饰和赏赐用。
成都蜀锦
蜀锦是织锦至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源于上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于明清。蜀锦图案取材非常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战相名将,山水人物等。
苏州宋锦
宋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开始于宋代末年(约公元11世纪),产品分大锦、小锦、彩带等数种。大锦又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它的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
广西壮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着名丝织物,产生于宋代,在宋代,壮族称为僮族,故壮锦又称僮锦。以棉纱股线或麻纱股线为经、桑蚕丝为纬的色织提花织物,也有采用染色桑蚕丝为经、染色有光人造丝或金(银)皮作纬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