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这个姓氏的由来
一)冯这个姓氏的由来
冯姓在中国是一个大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冯姓在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冯姓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冯姓是周文王之后。他们的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个儿子毕高公,他的后代封在魏地,其子孙采食于冯城。于是,这一支子孙就以邑为氏,就是冯氏。而记载姓氏的最早典籍《世本·氏姓篇》说冯姓是“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是春秋后期郑简公时人,据说他博学多才,能断大事,当时郑国凡事要跟诸侯打交道,许多大事都先同他商议,再做决定。因郑国建都于今河南新郑,故此支冯氏出自新郑。
二)满族姓氏的演变
满族先世女真族早有以女真姓氏译以汉姓的旧俗,如完颜氏,译汉为“王”或“汪”;钮祜禄氏,译汉为“郎”;舒穆禄氏,译汉为“舒”或“徐”。被康熙皇帝誉为“满洲翻译第一人”的徐元梦,本姓舒穆禄氏,但从其名字看,显然受汉族的影响。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谕中即严厉指责:满洲,“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东华录》乾隆二十六)。 满族历来有出名不冠姓的习惯,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以其名之首字当姓呼之,因而认为满族人“父子不同姓”,或“一辈一个姓”,或“一家几个姓”等等。乾隆年间满族画家、《木兰秋猕图》作者,自署“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使人只知其名,其满洲姓氏为何,却无从查考。
三)秦姓氏的起源
秦姓氏的起源有三种如下:
一、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二、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三、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
四)李姓氏的由来
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一、以官名为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