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时间怎么算 2022年二伏是10天还是20天
导语:进入入伏时节,天气是比较炎热的,大家外出时定要全副武装,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切忌贪凉。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入伏时间怎么算?2022年二伏是10天还是20天?一起来看看。
入伏时间怎么算
入伏时间是从夏至往后数的第三个庚日算起。入伏从七月开始一直到8月左右,历时一个月左右才会结束,这个时候主要的特征就是昼长夜短。入伏后不要对着空调吹风、吃过多冰冻食物等,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适当锻炼,多吃蔬菜补充营养。
入伏是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推算,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开始变长,热的中间又带着一定的寒冷,故被取名为“伏”,入伏从七月开始一直到8月左右,大概一个月才会结束。
常言道:“夏至三庚入伏”。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夏至三庚便入伏”意思是说,每年入伏的时间,以夏至节气为参照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也就是头伏的第一天。而头伏为一个“庚日”来计算,固定为10天。
2022年二伏是10天还是20天?
今年头伏:7月16~7月25号,共10天;末伏:8月15~8月24号,共10天。那么,我们掐头去尾来算,今年二伏时间7月26~8月14号,这样算来,今年二伏为20天。
这是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二伏的时间有些年为10天,有些年为20天。
出现20天的二伏,显而易见这个“三伏天”就变成了40天,也就是三伏天时间长,“热在三伏”,这个三伏天就成了“加强伏”。
入伏注意事项
一、夜卧早起。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午睡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目的,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二、养阳驱邪。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三、调息静心。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四、食酸补盐。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亦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对于“三伏天”,尤其要喝三豆汤,祛火、解乏、消痱子。可以多吃一些瓜果,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
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龙眼、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慎食。
五、健脾祛湿。到了夏季“三伏天”,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长夏”。早、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如山药粥、薏米粥、莲子粥等。也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湿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点荷叶,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另外,三豆汤也有健脾祛湿的效果。
入伏时间怎么算 2022年二伏是10天还是20天 相关文章
- 2022年4月24日是要上班吗 2022年4月24号是需要上班吗
- 2022小雪是哪天几点几分 2022年小雪是什么时候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提前放假吗 2022北京冬奥会是会提前放假吗
- 2022年春节在几月几日 中国台湾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 2022北京产假是98天还是128天 2022年北京产假98天还是128天
- 2022年国庆节放假几天 2022国庆怎么放假时间是哪几天
- 2022年寒露是几点几分几秒 2022寒露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 2022国考考试时间具体是什么时候 2022年国考考试时间具体是几月几号
- 2022年3月10日这天建房动土吉利吗 此日动土日子好吗
- 2022年腊月29是除夕夜吗 2022腊月29是除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