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文化 >飘色的传说,飘色解密让你瞠目结舌

飘色的传说,飘色解密让你瞠目结舌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飘色是一种独特的活动,距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飘色也是在民间常见的一种传统活动,流传于广州等地。飘色还有着它独特的传说,你想要了解一下吗?本期戏曲大全一起了解一下吧!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目前,依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汉族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飘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色(原意是饰)是精心巧妙的伪装。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

据说广东飘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珠海斗门乾务镇,先后经历了“转色”、“板色”两个阶段。转色就是在手推车中间安一个木铁轴,上面再放一块中间可以转动的有孔的板子,一两个扮成各种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叫作“妖色”)就站在这块板子上。板色则让人物固定坐在“色台”上,服饰更为华丽,人物也增加到四个。

飘色缘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当地艺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在粤西一带,当时由于禁演粤剧,粤剧艺人就想出了将粤剧某个片断制成造型,在元宵节时由人抬着巡游欢庆,并渐渐地流传下来。从历史源头说,飘色也是农民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企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动。

飘色造型的题材多取自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多表现农民的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恶人的朴素愿望。可是,由于社会变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少当地年青人已不知飘色为何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八十年代初信宜飘色得以拯救恢复。

信宜飘色艺术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场景,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貂蝉拜月”等,后来逐步渗入舞蹈、杂技造型,凌空漂浮,如“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使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彩。飘色造型逼真,扑朔迷离,让观众叹为观止,深受民众喜爱。每年春节至元宵前后或喜庆节日,在粤西一带巡回表演,长盛不衰。

标签:传说解密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