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的师傅是谁,侯宝林的师傅的地位
侯宝林生活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动荡的岁月。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抛弃了过去粗俗低级的非艺术成份,面貌焕然一新。这么优秀的候宝林师承何方呢?本期戏剧文化将为你介绍侯宝林的师傅是谁。
侯宝林(1917-1993),北京人,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一度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并成名。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二人捧逗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长达20多年,在同行中比较罕见。
侯宝林生活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动荡的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在政治上地位提高,侯宝林加入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积极推动相声艺术去芜存菁的“相声改进运动”,使旧时代地摊茶社里迎合小市民情趣的相声表演,注入了更为健康的内容,焕发出空前的审美光彩。
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抛弃了过去粗俗低级的非艺术成份,改编了许多传统节目上演,使之“化腐朽为神奇”,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是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与知识界和学者交朋友,并与人合着了《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专着,使相声艺术朝着艺术自觉的方向发展。第三是创作、整理和演出了30余段堪称精品的经典性相声节目。其中代表性的有:《婚姻与迷信》、《妙手成患》、《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醉酒》、《戏迷》等。
侯宝林的相声艺术,充满了幽默的智慧。以两段表现醉酒人情态的节目《醉酒》和《橡皮膏》为例,其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观照是十分独特的。《醉酒》中表现了两个醉鬼酒后的失常言行:一位能失态到把手电筒竖起来,打开开关所照出的光柱当成实物,说出“来,你没醉,能从这柱子爬上去吗”之类的话来,听着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另一位更可乐,醉态中似有一分清醒:“这算什么!我心里明白。我爬上去?我爬上去你一关电门,我不就从柱子上摔下来了?”可见都醉得不轻,可气之中却透着让人无奈的可笑,劝诫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橡皮膏》表现的情形更为可笑,说的是一个怕老婆的醉汉酒后深夜回家,不意让碎酒瓶的玻璃扎伤了屁股,他为了躲避老婆的喝斥,自己用橡皮膏贴上伤口就入睡了,不料第二天清晨仍被老婆从梦中吼醒,他还狡辩说自己昨夜并未喝醉,老婆却把他叫到穿衣镜前,指着镜子上贴着的橡皮膏发问:“你说你没醉,那镜子上的橡皮膏是哪儿来的?”原来,他昨夜醉中往屁股上贴橡皮膏时,错把镜中人当成自己了。这实在是一种智慧,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挖掘提炼,没有高超的表现生活的艺术思维,是绝难创作出此类幽默的。
其实,侯宝林的艺术智慧与天赋远不止此。他以学唱戏曲流派唱腔和对各地方言的摹仿更为精到和拿手,《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和《改行》,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加之他的说演语言清新洗炼,台风从容洒脱,形成了颇具学者底蕴的儒雅风格,人称“侯派”。他本人也被尊为相声大师,备受艺坛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