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 其他 >民歌敕勒川怎么读 有什么历史背景

民歌敕勒川怎么读 有什么历史背景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敕勒川,阴山下,风水草地见牛羊”相信这句话已经有不少的人都听过了,其实敕勒川是中国古代的一首民歌,而“敕勒”两字读作[chì lè],而敕勒也是一个种族的名字,今天的民间故事,就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下这首民歌的背景吧。

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很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历史背景

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大气磅礴,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描绘了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的青翠,无边无际的天宇,可是,大家只知道这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却不晓得这首诗歌诞生在一场刀光血影的战争中。

东魏权臣、后来的北齐神武帝高欢,祖籍河北,是鲜卑化的汉人,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气爽,年过五旬的高欢率领10万大军进攻西魏玉璧城,开启了东西魏之间的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

玉壁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可是玉璧守军竟在守将韦孝宽的指挥下,连拒敌兵。高欢久攻不下,而又弃之不甘,不由得闷坐大营,愁眉不展,但他为了安定军心,鼓舞士气,还是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斛律金大将歌舞助兴,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唱起《敕勒川》。

只听得雄壮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帐内盘旋,帐外风萧萧,野茫茫,高欢一时心酸,不觉泣下。据说,高欢围困玉壁50天,心计施尽,却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伤的伤,他精疲力尽,心急如焚,旧病复发,只好撤军。这一战,令西魏名臣韦孝宽美名传扬,高欢一败涂地,撤兵后不久便死去。

标签:民歌敕勒川怎么什么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