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的传说
1、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爷。关于王爷的传说尚无定论,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间。2004年同安区西柯镇吕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爷,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王爷并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通过掷筊在固定的农历月份确定某一天举行送王船仪式,制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制成,或是纸制,把王爷请上王船,载上柴、米、油、盐以至各项生活用品等实物,在海边焚烧。
2、依照古礼,“送王船”活动维持5天,斋醮、歌仔戏表演等民俗活动交叉进行。大鼓凉伞、舞龙、歌仔戏等精彩节目陆续上演。这次厦门港“送王船”活动全都在陆地上进行,称为“游天河”,这与将王船放到海上漂流的“游地河”不同。下午近3时许,船身下方的固定物被抽走,王船开始凭借“腹部”下的车轮缓缓前进。有近300人组成9支表演队伍同时行进,全长近200米,边走边上演舞龙、舞狮、大鼓凉伞等节目为王船开道。长龙沿着大学路、海洋三所、白城一路,慢慢走向曾厝垵圣妈宫旁的海边。
3、队伍到达海边时正值退潮时期。王船化火是活动的高潮之处,主办方为此准备了猪头、猪肚、鸡、鸭、鱼“猪头五牲”祭品进行祭拜。数百份祭品都用红袋子包裹着,其中也包括了香客送来的柴、米、油、盐和菜肴等。随后,祭品被放入海中,慢慢漂向远方。这不仅是为了祭拜神仙,更多是为了告慰曾经葬身大海的人们的英灵。下午4时53分,点火仪式开始。此时王船停放在沙滩上,船头向着大海。乩童以纸钱引火,随后众人也上前帮忙。不一会儿,火光冲天,王船船身传来“噼噼啪啪”的焚烧声音。在场的渔民和信众见状纷纷跪地,默默祈求上苍能将平安、好运和吉祥赐予自己。火借风势,船只渐渐消失在熊熊大火之中,3小时后,王船彻底化为灰烬,旁观的信众这才转身慢慢离去。据介绍,下一次海水涨潮之时,会把船灰一起带走,这象征着祭品全部送给了祭祀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