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要人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逃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